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一篇论文是如何顺利投稿的?你必须知道的这些事儿!

2023/2/8 14:50:05  阅读:175 发布者:

终于到了论文写作的最后一步

论文投稿啦

简直太不容易了

呜呜呜~~

先为最棒的自己鼓个掌

but

越到最后关头

越要紧绷这根弦

so

和主编来看看论文投稿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吧

通过编辑初审

编辑初审“审什么”,其实就是“审模样”。符合目标刊物行文规范,基本要素齐全,图、表、公式精准,文献新而足的论文就是“好模样”。编辑每天面对大堆的稿件,通过对来稿的题名、摘要、引言、判断方法、图表和文献的初审,对论文取舍做出初步判断,对于“模样生僻”的稿件,匆忙之中很容易将其当成“劣质稿件”剔除。自论文映入编辑眼帘的那一刻起,作者与编辑就达成了第一照面,所以论文“模样”一定要让编辑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具体来讲,需要抓以下两个方面。

1.1 抓格式规范

在投出稿件之前,尤为重要的一步,就是要严格按照目标期刊的用稿要求,从论文框架、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方面进行对照性的修改和完善。

比如,在论文框架方面,就引言这一部分,不同刊物就会有不同的要求。这种要求往往不会在期刊的“征稿通知”里明确标明,但是通过阅读该刊物的论文,就能大致了解。有些刊物的引言,就明确的是“0引言”这种形式,有些刊物就不是此类形式。

而像摘要部分,有些刊物在明确要采用结构性摘要,即”【目的/意义】.....【方法/过程】......【结论】“等,有些刊物则无此要求。有些刊物明确要求摘要不能超过300字,有些又要求不能低于300字。

又如,大部分期刊都规定引用的文献需要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但有些期刊,如《政治学研究》,则要求以脚注形式标注参考文献。这些细节都要注意。

建议各位小伙伴一定要仔细阅读所投刊物的《投稿须知》,看看目标期刊对论文的基本要求。如果检索不到目标期刊的《投稿指南》,下载1~2篇目标期刊的最新论文参考即可。同时,要多揣摩目标期刊的论文风格,在论文的结构上、语言风格上,向目标期刊靠近。

此外,投稿之前要对稿件作最后一次认真检查、审校,仔细校对、推敲所有文字,尽可能杜绝错别字。尽量做到附件完整,中英文题名、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完备,论文附件存在的瑕疵很容易被编辑判断为做学问不严谨,累及整篇文章的选用。

例如编辑有的时候本来是对来稿中的某个事实或某个观点的来源产生怀疑,但亲自核实这些资料需要花费较大的精力,那他就会从作者的论文格式是否严谨、错别字是否多等能表现一个人学风的细节上来判断其正文的原创性和严谨性,决定来稿的取舍。所以对摘要、参考文献等这些正文以外的要项的正确性千万也不能忽视,以免因小失大,累及论文的落选。

1.2 抓摘要前言

现实中,大部分的论文摘要都写成了简介或简评,而不是论文观点的浓缩,这不是水平问题,而是认识问题或者是习惯与态度问题。简介或简评式摘要,实际上是“空摘要”,因为它只告诉读者准备就什么论述观点,而没有告诉读者要论述的观点是什么。具体来讲,学术论文的摘要一定要包含四个要素:写作目的、运用方法、实验结果、所获结论。观点浓缩式摘要,直接说明论文观点是什么,若读者对该观点感兴趣,自然会进一步阅读全文。

前言作为论文的开场白,用来交代研究背景、概述论述内容、表明写作目的。具体来讲,前言应包含的内容有:①对当前国内外及前人关于同类研究进行分类概括;②总结已有成果的利弊得失;③基于不足提出自己的写作设想、方法手段和预期结果。在编辑初审阶段,一段有理论深度、立意高度的前言具有吸引注意力、激发好奇心的作用,能瞬间引发初审编辑的阅读兴趣,应作为论文的吸睛之笔慎重对待。

1.3 抓语言润色

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如果字词错写误用、语义艰涩晦深,很容易让编辑和专家排斥,因为审阅障碍产生懒惰情绪,不愿意花时间看下去。多年的编辑经验发现,在专业研究领域有建树的写作者,其行文如流水,读来一气呵成,写作功底确实令人赞叹。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一篇好的文章要经过反复的雕琢与思考、推敲与修改,才能成为一篇美文。

而很多年轻的作者在撰写论文时,心气浮躁,论文刚刚完成便迫不及待地投出去,不肯花工夫再通读,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论文写作态度。事实上,学术写作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精准恰当的词句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推敲思考中实现的,作者要认识到语言润色这一步骤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养成落笔后多通读几次的习惯,发现不足马上修改,直至文通字顺,这也是投稿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尊重返修意见

作者最终收到的返修意见是期刊编辑部整合专家意见而来的。论文的学术质量评价在专家复审环节进行,由论文所属学术领域具有较高造诣和权威研究的专家完成。编辑部一般指派两名专家对论文“双盲审”,专家会站在理论的制高点对论文进行客观评价,若两份评价不统一,还会再三审、四审等,据此,编辑部根据写作规范并结合专家意见,综合而成返修意见反馈给作者。

一份返修意见,代表的是编辑严谨负责的态度和专家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办刊人和学科带头人辛劳与智慧的凝结。因此,作者在了解编辑规律的同时,要相信返修意见,心存敬畏、认真修改。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首先,面对返修意见,作者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理解,而应该多换几个角度来审视,针对意见提出的背景和依据,顺着审稿人的思路回答问题。

在回复时最好附上修改说明,表示对编辑工作的认可和尊重;其次,作者如果对返修意见存有异议,应该在尊重编辑工作的前提下,通过摆事实、列依据、补充更多的论证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再次,在编辑多次要求返修的情况下,作者应抱着乐意、乐观的心态,克制抵触情绪,要相信编辑的出发点是好的。一篇记录个人学术研究成果,作为调职调级重要评价指标的论文,每次修改对个人学术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大有增益,多修改几次绝不为过。

注意沟通交流

这里说的与编辑的沟通交流有三层含义:一是投稿前的联系,与编辑探讨新近的研究课题、写作思路,询问期刊当前的关注方向和刊发热点,避免盲目投稿。二是关于已投稿件的沟通,主要就返修意见以及刊发日期进行联系,这个时候若有更改刊发时间等其他愿望,便可一并提出来,请编辑酌情安排。三是日常联系。这里要强调的是,在明确期刊出版周期的情况下,不要在集中编校出刊的那几周致电编辑部,本来只是普通的感情交流,却因此打扰编辑的忙碌工作,显得很不礼貌。自投稿至刊发,作者已大致了解了目标刊物的出版流程,可以结合流程的不同内容选准编辑的空闲时间,不失为加强交流、增进情谊的好机会。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稿件采编系统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在大多数编辑部已全面投入使用,系统留言、微信留言功能便捷实时,这也为作者与编辑的日常沟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总之,利用各种时机与编辑沟通联系,使编辑对作者的科学态度和稿件的学术思想加深了解,无疑会增加作者在编辑心中的个人“感情分值”和“信任程度”,从而更易得到编辑的特殊指导和关爱。果能如此,则可使稿件赢得发表的先机;同时,为相互间长久的友谊搭建起桥梁,无形中会实现写作与投稿效益的最大化。

注意事项

 1.千万不要一稿多投  

有些同学或许认为全面撒网总会捕到一条鱼的,殊不知,欲速而不达,反而使文章的发表无望。因为这样做违反了我国的著作权法。我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著作权人向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收到期刊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稿件另投他刊,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这说明作者在获知论文将被刊登于某一学报后或在等待学报编辑部通知的法定或约定期限内,不可一稿多投。

虽然法律规定时限是一个月,但是,由于许多期刊编辑人力不足,因此审稿时间一般都会比法定的时间要长一些,大多数期刊约定的时间为三个月。如《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征稿简则中提到:稿件请勿一稿两投,如三个月内接不到录用通知,即请作者自行处理稿件。因此,像这样一稿多投的论文,是不会被高校学报的编辑部接纳的。

2.千万不要学术不端  

对于咱们研究生而言,学术不端主要有抄袭和数据造假两种。高校学报编辑部的人手一般较少,很多时候一个编辑负责几个学科的稿件,很难掌握所负责学科的全部研究动态。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少数作者整篇抄袭别人已发表的论文,仅将论文的题目、摘要、关键词等略作改动,就直接投稿,还有些作者在自己的文章中整段抄袭别人的文章而不标明,想利用编辑部审稿的漏洞钻空子,浑水摸鱼。殊不知编辑从文章中提炼出另外的一些关键词,到网上一查就抓到了“狐狸的尾巴”。况且目前多数学报实行的是三审制,一般都会由相关专业的专家对稿件进行一次审查,所以即使个别抄袭的论文侥幸躲过编辑的审查,最终还是很难逃过专家的“火眼金睛”的。

3.不要骗取审稿意见

有些作者在得到修改意见后,先向编辑承诺多少天后将改好的文章发来,结果却将修改后的文章发给另外一家编辑部,编辑打电话催问,他才回答说已被它刊采用。还有的作者将论文转投他刊而未被采用,然后再转回原来那家编辑部。这些做法都是不妥当的。况且学报编辑之间是经常联系的,有时两家学报在某些专业上的审稿专家都是相同的,所以部分作者的上述行为还是会露出马脚的。

以上的做法一旦被发现就会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为以后的投稿埋下隐患,学术抄袭更是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违反了著作权法,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 学术国际编辑部

转自:“学术国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