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
2022年|第11期
目录
产业发展
3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演变的测度和多重效应分解:偏向性技术进步视角 李小克、李小平
18 中国工业行业间的资源错配与效率损失研究 李苏苏等
产业政策
36 关于企业补贴的八个关键问题——兼评当下的产业政策研究 聂辉华等
48 环境规制如何影响了制造企业的成本加成率 沈春苗、郑江淮
59 我国工业政策的演进历程、内在逻辑与当代启示 王展祥、吴红霞
产业结构
69 中国式产业链链长制: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 林淑君、倪红福
79 生产网络与垂直结构研究进展 王勇等
产业组织
94 双边市场基于购买行为的价格歧视研究——平台企业“杀熟”行为的经济学实验 赵传羽、丁预立
部门经济
105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否驱动制造业企业的“脱实向虚”——基于中介效应及调节效应识别 李双燕等
摘要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演变的测度和多重效应
分解:偏向性技术进步视角
李小克 李小平
【摘要】本文引入新增长核算提出的“Solow理论产出”和“二次理论产出”概念,设计出偏向性技术进步情境下衡量TFP的要素增强型C-D生产函数,将偏向性技术进步对TFP的影响从要素投入对产出的影响中干净地剥离。在此基础上,从单位要素生产率变化、要素边际产出变化和异质性纯技术进步效应变化等多重效应分解的新角度揭示了TFP演变的来源和机制。研究发现:(1)改革开放以来的单位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效应普遍高于单位资本生产率增长率效应,劳动生产率水平提升弥补了资本生产率下降的不利影响;(2)市场经济时期的资本边际产出增长率效应普遍为负,大规模投资驱动引发的资本边际产出递减抵消了相当多的劳动边际生产率增长率效应,逐渐引发了中国TFP增长率的长期损失;(3)全球金融危机前中国TFP增长率主要源自纯中性技术进步效应,全球金融危机后要素配置数量与偏向性技术进步的适宜程度恶化,纯偏向性技术进步效应下滑是中国TFP增长低迷的重要原因。促进要素驱动发展模式与创新驱动战略有机结合,实现要素配置数量增长与技术进步偏向变迁相协调,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由数量投入驱动转向质量效率驱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增长核算;“二次理论产出”;偏向性技术进步;TFP增长率;要素边际;产出增长率效应
【作者简介】李小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lxkhenan@126.com;李小平(通讯作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chineselixp@126.com(邮编430073)。
【原文出处】《经济研究》(京),2022.4.191~208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200319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YJC79006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038)的阶段性成果。
环境规制如何影响了制造企业的
成本加成率
沈春苗 郑江淮
【摘要】本文以“十一五”以来环境规制政策的实质性推进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0-2011年《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合并得到的微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DID),考察环境规制政策实施对制造企业成本加成率的影响效果及其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政策显著提升了制造企业的成本加成率;环境规制对成本加成率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创新补偿机制实现,市场结构变动机制对成本加成率的影响不明显,遵循成本机制对成本加成率的影响为负;环境规制政策对高污染行业和中部地区制造企业成本加成率的促进效果更强。
【关键词】环境规制;成本加成率;PSM—DID;制造业
【作者简介】沈春苗(通讯作者),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cmshen@njnu.edu.cn(南京210023);郑江淮,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原文出处】《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京),2022.4.27~39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90309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07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BJY001)的资助。
双边市场基于购买行为的价格歧视研究
——平台企业“杀熟”行为的经济学实验
赵传羽 丁预立
【摘要】由于难以获取平台企业定价数据,现有对平台企业“杀熟”行为的研究缺少实证检验,难以刻画平台企业“杀熟”定价对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文章的实验室实验则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并且实验结果能够为促进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思考。研究发现,当被试可以区分新老用户时,存在着稳定且显著的“杀熟”定价倾向,会对老用户收取更高价格;随着高外部性消费者组间网络外部性的提高,各实验局中被试的竞争不断加剧,其利润水平显著下降。整体而言,上述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较好地验证了理论结果。
【关键词】双边市场;“杀熟”定价;经济学实验;价格歧视;价格承诺
【作者简介】赵传羽,宁波大学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区域经济(宁波315211);丁预立,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杭州310018)。
【原文出处】《社会科学战线》(长春),2022.6.79~91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一般软科学研究项目(2022C35044)。
转自:“在线学术论坛”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