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p Enivorn│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游良志综述论文:探讨全球作物系统高精度基础数据集的挑战、机遇和发展方向
2022/8/9 14:04:28 阅读:277 发布者:
农作物种植面积、产量和田间管理等基础数据是作物长势监测、优化田间管理、种植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以及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近日,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游良志高级研究员等在Crop and Environment发表综述文章。论文从数据获取、建模分析和实际应用等方面深入总结了当前全球作物系统基础数据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绘制数据集时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展望,对推动数字化农业发展和制定全球化政策和投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文章导读
全球作物系统基础数据集是协调区域作物生产、土地利用、资源投入和环境效益的关键参考资源。但绘制全球作物系统不同时空序列下包括收获面积、总产、单产和作物管理等高精度基础数据集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本研究系统地综述了当前数据集存在的问题以及绘制数据集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发展方向。作者首先对比和分析了包括LRF,M3,MIRCA和SPAM在内的不同数据集,指出现有数据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数据未能及时更新、时空分辨率低、不确定性高和结果差异大。例如,目前大多数数据集的来源是2000年或更早的数据,难以反映当前的作物生产现状;5’的分辨率仅适用于全球尺度研究,不适用于区域或国家尺度分析;特定时间序列数据集缺失导致数据集难以满足研究需求等。文章总结指出要想提高数据集的精度,重点在于国家统计数据的完善,大数据获取技术的进步和数据融合分析能力的提升。最后,作者进一步强调了绘制全球作物系统基础数据集的发展方向,如合理利用卫星遥感、机器学习和数据融合等创新技术手段进行数据获取和分析;打造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放数据的共建、共享平台;推动数据集的持续更新和应用等。
研究亮点
比较了主要的全球作物系统高精度基础数据集的优缺点。提出了绘制全球作物系统高精度基础数据集的技术支撑和未来发展方向。
全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rope.2022.03.006
作者简介
游良志,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空间数据和分析”研究团队的负责人,兼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和宏观农业研究院院长,曾任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2015)。游良志教授长期从事全球变化与农业影响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尤其利用深厚的工程学与经济学的理论功底,将工程科学和农业经济的方法和工具交叉应用到全球变化与农业领域研究,在全球变化农业影响的事实、机理机制和适应等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对全球很多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如埃塞俄比亚、 乌干达、肯尼亚、 马拉维、尼日利亚、加纳等农业发展战略和研发政策制定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影响。先后主持或共同主持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航空航天署、美国国际援助署、英国国际发展部、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欧盟、世界银行等资助项目30余项,总经费超过人民币2亿元。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Global Change Biology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7部。
转自:植物生物技术Pbj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