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香樟推文2536】管制企业集团:来自中国节能行动的证据

2022/7/7 10:38:51  阅读:548 发布者:

原文信息:

Chen Q, Chen Z, Liu Z, et al. Regulating Conglomerates in China: Evidence from an Energy Conservation Program,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21.

一、引言

新千年以来,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能源消耗也突飞猛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使用国。随着能源消耗的攀升和环境问题的显现,中央在“十一五”计划中提出要降低单位GDP能耗20%左右,并于2006年启动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管制政策,以期通过提高企业能源效率的方式减少能源消耗。陈钊、徐熠等(2021)考察了这一政策的效果,并通过构造行业均衡模型量化了政策的福利效应。

二、数据

2006年,为完成“十一五”计划确定的节能目标,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选取9个重点耗能行业(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等)中能源消耗量超过18万吨标准煤的共1008家企业(2004年标准),启动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以期在“十一五”期间节约1亿吨标准煤。千家企业能源消耗占工业能源消耗的47%,占全国能源总消耗的33%。在政策落地过程中,千家企业的节能目标从上至下,逐级分配。具体地,国家发改委先根据各地条件将总目标分派给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然后各省政府分配给各地市县,最后落实到具体企业。截至2010年底,政策98%的企业都完成了对应的节能目标,累计节能1.5亿吨标准煤。基于“千企行动”的成功经验,中央在2012年将政策管制范围扩展到了万家企业。

1. 简式估计(reduced-form

本文首先使用Diff-in-Diff识别策略考察了政策对被管制企业的影响,发现被管制企业的能源消耗下降了12%-16%,产出也经历了相似程度的下降,能源效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政策对被管制企业的影响

由于企业往往是纷繁复杂的企业集团股权网络的一部分,针对单个企业的政策同样可能通过企业集团内的溢出效应(Within-Conglomerate Spillover)影响关联企业。为了检验政策的溢出效应,本文使用工商登记注册数据构造了千家企业股权网络,识别出千家企业的关联企业。发现在政策实施后,被管制的“千家企业”会将产能转移给集团内部同行业(4位数行业)的关联企业,平均每家关联企业的产出提高11%-16%。但由于关联企业的规模往往较小,被管制企业只能向关联企业转移其产出损失的40%。总体上看,被管制企业所在集团的产出总体水平是下降的,表明市场中其他企业能够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也即管制政策可能会对其他企业具有正向市场溢出效应(Market-level spillover)。对此,本文构造了如下识别策略进行检验:

因变量为j行业的i企业在t年的产出水平,自变量表示行业层面节能政策约束强度,即“千家企业”节能目标之和占行业总能源消费比重。在这一识别方程下,β衡量的是节能政策对行业内其他企业的溢出影响。如果β>0,表明一个行业中被监管企业受到的节能约束越强,其他企业的产出扩张越明显。对β的系数估计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节能政策确实会对行业内其他企业产生正向溢出效应。

政策的市场溢出效应

2. 结构估计(structural-form

基于前述实证结果,本文在Melitz2003)的基础上构造了具有企业集团生产特征的行业均衡模型。具体地,模型做出以下设定:

1)一个企业集团内所有企业生产同一种商品ω,即集团内生产的商品完全替代,不同集团生产的商品替代弹性为σ。

2)单个企业i使用资本ki、能源ei和可变投入li进行生产,其中能源ei与可变投入li完全互补,即

3)企业生产函数为:

可见企业生产除依赖资本ki和可变投入li外,还取决于集团内生产效率衰减参数δi-1,企业集团生产效率ϕ以及参数αk和αl

4)为闭合模型,本文引入了单个企业的固定资本支出f和集团进入成本fe

存在管制时,企业可变投入的一阶条件为:

上式是本文结构模型的核心表达式,能够将管制影响分为三个部分:(1)企业被管制后,将生产份额转移给关联企业产生的配置效应(Allocation Effect)。(2)被管制企业所在集团生产成本上升、市场份额下降带来的剩余收益效应(Residual revenue Effect)。(3)政策通过影响行业层面产品价格,进而影响企业收益的市场效应(Market Effect)。其中,剩余收益效应对集团中所有企业是相同的,管制对剩余收益效应的影响是理解集团内溢出和市场溢出效应之间区别的关键。在校准模型所需参数后,本文使用估计了不同效应对企业产出的影响。表2表明,由于控制组同样受到溢出效应影响,简式估计结果高估了政策对被管制企业的影响,低估了政策对关联企业的影响。

政策效应的结构分解

接下来,本文量化了被管制企业的影子成本和“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福利效应。结果表明:(1)管制提高了被管制企业生产成本的8.7%,相当于课征了26.1%的利润税。(2)政策导致市场均衡价格上涨约3.5%,总能源消耗减少4%。(3)只要碳社会成本超过160美元,“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就会对社会福利产生积极影响。(4)从社会福利角度来看,相较于管制单个企业,管制整个企业集团是更加行之有效的手段。

三、总结

针对产业政策的政策效果,以往文献多聚焦于对特定企业的影响。本文结合企业数据和股权网络数据研究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管制政策对企业集团的影响,发现尽管被管制的企业减少了能源消耗,但通过将生产转移到集团内的关联企业,规避了近40%管制带来的产量下降损失。进一步,本文通过构造具有企业集团生产特征的行业均衡模型,发现政策在提高3.5%价格水平的同时减少了4%的能源消耗。同时,政策模拟发现监管企业集团而非单个企业是在社会福利视角下更为合意的政策举措。

Abstract

We study a prominent energy regulation affecting large Chinese manufacturers that are part of broader conglomerates. Using detailed firm-level data and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research designs, we show that regulated firms cut output and shifted production to unregulated firms in the same conglomerate instead of improving their energy efficiency. Conglomerate spillovers account for 40% of the output loss of regulated firms and substantially reduce aggregate energy savings. Using a structural model, we show that alternative polices that use public information on business networks could lower the shadow cost of the regulation by more than 40% and increase aggregate energy savings by 10%.

推文作者:李辉,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转自:香樟经济学术圈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