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撤稿,但很多同学面对“撤稿”知之甚少。
有人有疑问,我的论文已经投稿但是又发现了错误,可以撤稿吗?
在学术界,诚信和准确性至关重要,因此,一旦发现论文中存在严重的错误或缺陷,及时撤稿是对学术规范和读者负责的表现。
一般来说,在未缴纳费用没有正式录用前,都是可以撤稿的。
撤稿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在发表前由作者主动发起的撤稿称为“withdraw”,而发表后的撤稿叫做“retraction”。
而被动撤稿,才是每位科研人的痛。
如果被编辑部撤稿,就比较麻烦。文章没有大问题,一般编辑是不会撤稿的。
编辑部撤稿原因
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造假是学术界和社会舆论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学术造假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例如数据不可靠、由“论文工厂”伪造和抄袭、一稿多投等导致论文被撤回。
这种情况可能不只是被撤稿,还会追究作者相关责任,甚至会被期刊拉入黑名单中。
论文出现差错
通常是指作者在进行实验的过程里,对数据分析出现偏差,又或者有确切证据表明论文结果缺乏可信度时,就会遭遇撤稿。
其他原因
论文有着重大利益冲突,违反审阅规则,以及侵犯版权或其它法律问题等原因。涉及这些问题,也会被期刊编辑撤稿。
被撤稿的文章是否一定涉及学术不端行为?
不一定。
从作者角度:作者的文章从生产到录用,都由自己操刀完成,文章质量合格,从投稿到校稿每一步都符合期刊审稿人的要求。那么作者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后期文章由期刊编辑录用和检索。那么文章被撤稿则与作者无关。
从出版社角度:如果因出版社期刊的错误,或因出版社技术上的疏忽,引起某期刊文章被撤稿,这实际上是出版社的问题。
从参考文角度:文章中所引用的多数参考文献已被撤回,已发表文章的可靠性尚待验证,导致文章撤稿。
文章被撤稿后应该怎么处理?
如果撤稿是由于研究本身的缺陷所致,作者就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正并保证论文质量,而后,论文可以重新提交。
如非作者方原因,可以明确表示拒绝撤稿,并提供理由。为了避免撤稿这种情况出现影响个人发展,最好是投稿前做好攻略选好期刊,以确保安全“上车”。
论文被撤稿,版面费能被退回吗
发表前撤稿,尚未支付版面费
这种情况下,使用正当理由同期刊编辑联系撤稿即可。还未支付版面费自然不用考虑退还的问题。
尚未支付版面费,但已支付投稿费或审稿费
未支付版面费,说明论文已经通过了评审阶段。期刊编辑和审稿专家对论文处理付出时间精力,因此投稿费及审稿费处于使用阶段无法退回。如果此时撤稿,那么尚未支付的版面费则无需支付。
一旦撤稿,那么期刊所有出刊进度都会被打乱,杂志社需要重新排版,所以,撤稿需要一个正当的理由,否则很容易影响作者以后的投稿,甚至会有被期刊拉黑的风险。
已支付版面费,但论文还未发表
如果论文已经提交并支付了版面费,但迟迟无法上线,你可以向期刊提出撤稿请求。有些则是需要扣除部分费用,具体退还多少款项可能因期刊而异。
还有一些期刊不退版面费,但如果后期在同一出版社的其他期刊发表论文时,这笔费用可以抵扣。
论文发表后撤稿
版面费支付的就是论文发表时所占期刊版面的费用。
一旦论文发表即表示相关费用已经在过程流转中使用,并使用了版面费所涵盖的版面,版面费不会退也是情理之中。
论文被撤稿,对作者有什么影响
因作者自身的原因,要撤稿的话可以与期刊编辑沟通,双方同意后撤稿一般对作者影响不大;但是作者私自撤稿,或者频繁撤稿,作者可能会被这本期刊拉进“小黑屋”。
被动撤稿已发表论文会对作者的声誉造成影响。对于一位研究者来说,发表论文是其学术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不仅会影响作者的未来研究计划,还可能会对他的职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学术合作机会减少,甚至也面临法律风险。
编辑部撤稿的原因很可能是文章学术不端等方面,因其被撤稿,作者不仅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被记入黑名单,部分期刊可能会在2年内不发表其署名论文。
写在最后
据了解,论文撤稿后被引用的情况依旧存在,该论文在撤稿后,很多作者并不知情,还是会去引用,这会使自己的整个研究处于错误中。建议各位作者在引用文献前,仔细检查每篇被引用的文献。
另外,学术造假的危险性已无需赘言,已见刊的文章并非就进入安全区。不管是实验动物伦理,还是单位作者协调,抑或是数据来源许可,都有可能成为研究被撤回的原因。
学者在撰写论文时,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确保论文的质量。同时,要始终留意行业内的科研动态,以防触碰发文的“禁区”。
转自投必得学术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