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Major Revision别慌!SCI审稿回复4个常见雷区+3大回复技巧全解析

2025/9/22 8:54:49  阅读:11 发布者:

回复审稿意见在SCI论文发表过程中,是除了写论文之外,最花费心力的一个环节。

好的同行评审意见,确实会让论文的质量提升不少。很多同学在收到peer review comments的时候,常常有这些疑问:

1 不能领会审稿人的真实意图,“他这样问,到底是在问什么?我该怎么回复。

2 审稿人的意见是Major revision,措辞很严厉负面,看的心情很沉重,我怎样回复不会被拒稿?

3 审稿人提的问题和我的论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相关,我该怎么回复?

4 审稿人要我补实验可是我做不到,可以不补吗?

相信有过投稿经验的作者,拿到审稿意见的时候,肯定会有“这都说的啥,我不认同”的点。因为Reviewer读你文章的时候,就是带着“我来找bug,找的越多我的任务完成得越好”的心态来完成的。有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审稿人没有完全看懂;或者审稿人和你的领域不完全匹配,有些疑问对你来说是常识。

我尝试从几百份评审意见和response letter中,总结了审稿人最爱问的点,以及作者回复时容易犯的错误和正确的回复方式。希望对你有帮助和启发。

SCI论文回复审稿意见,这些坑不要踩:

1 审稿人要求解释的,不正面解释,洋洋洒洒一大段,顾左右而言他。   

比如审稿人对你图中的某个结果质疑,WB条带为什么跟对照组比,实验组看起来没变化?那我们见过有的作者回复说,RT-qPCR实验很好的印证了实验组的XX变化,说明了xx机制。我们的结果跟之前的文献xx是一致的。

No。审稿人问什么就回答什么,不要绕圈子。

如果实验结果不太好,就重做一遍看看是不是上样量的问题。如果重复了好几遍,都是异常结果的,不妨如实告诉审稿人,并推测可能的原因,表示未来的工作中会进一步探究。         

2 该补实验的,不想补。找各种理由推脱甚至删除审稿意见。  

审稿人觉得现在的结论不够立得住,要求补充几个实验。作者不想麻烦,就找各种理由搪塞。我们见过各式各样的理由:列出N条文献证明之前的文章也是这么干的;别人的研究聚焦A,我们的研究聚焦B,重点不一样;实验条件所限,目前做不了等等。

坦白说,这些理由审稿人和编辑一眼就能看出来。如果真的是硬伤,当机立断补实验才是硬道理。因为这种稿件的Major,就是Editor给作者一个改进的机会,并不是回复一下审稿人就可以的。

还有不想回复某条审稿意见,在回复信中直接删掉企图蒙混过关。

离大谱。

这只是在浪费你自己的时间。编辑会很无语,直接打回去让你补充完整。

3 觉得审稿人水平不够,response letter语气生硬甚至怼审稿人。   

说实话,面对2-3个审稿人的几十上百条审稿意见,作者肯定不会条条认同。有的确实提的点很好,对论文质量提升很有帮助;有的修改不是很有必要;还有的是审稿人误解,需要作者解释的。

我们见过这样的作者。审稿人的问题写了一大段“针对某个结果,前人的结论是什么。你的结果是什么,建议补充xx实验能够更完美证明该结论。”作者或回复就简短一句话“我们的实验结果足够支持结论。”就结束了。透过屏幕都能感受到ta的不服气。

结果呢?

审稿人也很刚,复审又给了一个Major revision。一来一去,损失的还是作者。

4 对改语言的要求敷衍甚至根本不改的。   

我看到有同学自作聪明,说审稿人看到非母语的投稿者都会加一句English should to be improved. 别管它,象征性改一下Abstract,然后回复The manuscript has been thoroughly modified. 审稿人一般不会看。

我想说,你真这么做就错了。审稿人说要改语言,又没有给你提出修改细则的,一般是全文读起来都不太顺畅,逻辑、语法错误、标书规范等,他可能觉得无从改起。

我们工作中就发现有些作者就是这么操作的。语言有问题,写的磕磕巴巴,建议找一个native speaker或者送公司深度润色,结果就改了你提出来的几点。这种一般都是直接打回去重新改。

以上就是送审过程中遇到比较多的一些错误操作。

那么,怎样回复才能让审稿人心悦诚服,特别是Major revision的稿子,能让他们痛快点个Accept,顺利放行呢?

娜姐也给大家总结了一些优秀作者的回复和修改方式,是让编辑和审稿人都非常认可的:

1 有理有据,态度谦和。

每一条回复的第一句请加上Thank you for your comment/constructive suggestion/ We agree with the reviewers comment.

如果是指出你的数据、语言等方面的错误,可以说We apologize for the mistake. 最后点出正文中改动对应的位置“See page xx, line xx-xx.

2 正面回应,不绕圈子,该补实验的一定要有。   

The expression of xx has been evaluated/supplemented, which showed that xx (see Fig. xx in the revised manuscript). 实在受样本或条件限制,补不了了的,实话实说,审稿人也能理解,前提是本实验不影响关键结论。

3 不仅仅是回答response letter,正文中也要补充相应内容,补了实验的要加图。   

有些作者response letter回答的特别仔细认真,洋洋洒洒十几页纸。有些意见甚至补了实验增加了Figure。但是,在正文中完全没有体现,单纯只是为了回复审稿人。这个就不对了。Peer review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论文质量的,不是单纯judge或者评审文章。所以,除了审稿人提的问题只是单纯的学术探讨,其他建议补充修改的内容都要在正文中体现。

4 关于语言润色和审稿人要求加引用的要求。  

关于语言问题,前面NOT DO我们也说过。如果审稿人没有给出详细的修改意见,而是说通篇都要深度润色,那就请人或找公司彻底修改。据我看过的这么多稿子,找公司比找熟人效果好很多。

之前有篇论文,reviewer给文章指出语言有很多问题需要修改。通讯很自信的回复,我们的文章是请native speaker XX教授修改了的,我们相信没有语言问题。这位XX教授是美国业界大牛。因为文章本身除了语言以外,创新性、合理性都没什么问题,Editor就给过了。

接下来编辑就发现文章写作方面的诸多问题。从Abstract开始,语句意思模棱两可,上下文的逻辑衔接不顺畅,还有语法、时态各种问题,包括标题都不合适,批注30多条,全篇改的五颜六色都是花的。

后来proof的时候一作打电话来,我顺便问了一下,“文章这么多问题,你们自己投稿之前就没发现吗?”一作回复“老板请大牛帮润色了,我们也不好再说什么。是发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咱也不敢问咱也不敢说呀。” 所以这种情况就是native speaker是友情润色,如果论文问题不大,那还好说;如果文章问题很多,他一方面无从下手改,另一方便他不愿意投入这么多时间精力来改。改回来通讯很放心,一作不敢发表意见,就这么投稿了。

这种如果除了语言,整体创新性一般,那么初审很容易招致desk rejection

还有Reviewer让你添加citation。这个也算审稿人公开的秘密了。因为请的都是领域内的学者,审稿人会提一些“关于xx研究,你们还漏了一篇重要文献xx,建议补充这个citation。”作者一查,这文献不就是审稿人自己的文章嘛?有同学问我该不该加?不加审稿人会不会给我使绊子?

我的建议是只要不是太不相关的,顺带就加了。一般在IntroductionDiscussion中总结前人研究的地方给加上。如果实在是不相关的,说明理由,不加也可以。话说一般审稿人也不会把自己毫不相关的文章让作者引用。这个不用纠结,能加尽量加。

总的来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重点要把握三点:

1 2-3份审稿意见中,确实有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我们抓住这些点好好改,让论文质量在peer review中有一个较大提升;   

2 回复审稿意见时,态度和语气先行。大家平时也有这样的经验,如果一个人语气不友善,哪怕Ta说的是对的,我们也不愿意听。所以,即使审稿人的某些意见你不认同,也要做到真诚感谢、礼貌回复。

3 80-20法则:一份审稿意见看起来几千字,几十条。但是棘手难回复的就只有几条。这几条也是决定审稿人复审是否满意的关键。把这几条挑出来,认真分析。该补实验、查文献、修改原文的,认真改,别糊弄。大概率就没问题。

转自迪娜学姐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