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的三个有机部分
2025/4/7 14:46:57 阅读:66 发布者:
文献综述是论文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部分,它往往不是独立的部分。但是文献综述的写法,本身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结构性。
我认为,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可以将其分为三个有机部分:
01
第一,叙述部分
不论是一个一个说,或是一段一段说,还是一条一条说,这部分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如实描述文献本身的观点——当然也基于你自身所要写作的文章与这些文献的相关性。
这个部分最花功夫,因为要真的读懂了文献才能写,明确无误地展示你对文献的“复述”——因为你的读者中还有人没看过这些文献,所以,这种复述本身不能是支离破碎的,也不能佶屈聱牙,应该具有可读性,让没有看过文献的人也能够“get”到其中内容和要点。
02
第二,评述部分
这个部分,是站在自己的论文和自身的研究基础上,对这些文献进行“评头论足”,是是非非,好好坏坏,作者都应该有主见和立场,但这种属于自己的主见和立场,同时也必须是一种可信的评价。
要对文献进行客观评述,指出其学术贡献与研究尚存的不足,并以此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对他人的研究进行评述时要公正,不能为了拔高自己的研究,就刻意贬低前人的研究。
对此我还想多强调一点,那就是,对文献进行评述,必须使其发挥一种“穿针引线”的作用,把诸多已经读到的文献,系统地“编织”在文章之中,让读者跟着作者的线索畅游文海。(小编标注:关于“穿针、引线、打结”的系统性方法,欢迎学习冠霖书院学术经典课程《研究综述训练营》)
文献综述的写作就好比作者站在高坡上,告诉坡下那些还没开展研究的读者,自己在坡上看到了什么风景。这时,作者必须让读者明白,自己的“视线”何在,否则,如果只有“视”,没有“线”,坡下的读者就会听得稀里糊涂,不得要领。
03
第三,过渡部分
这通常是被人忽略的部分。好的文章都非常善于从文献回顾的环节平滑地过渡到自己的研究,这正是把文献回顾的作用发挥出来的地方。
也就是说,文献回顾必须让大家明确,对于一个学术问题的研究,应该继续往哪里走,应该如何继续这项研究,进而使目前要完成的论文具备“正当性”与“合法性”——否则,学界又何必多此一文呢?
好的学术研究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推进的,这部分的作用就是点出“肩膀”的位置所在。在写作中展明这一点,往往就可以成功奠定整篇文章的理论基础,从而开启文章论证的格局。这就是所谓的“小切口”,也是所谓的“薄发”之所在。关于这一点,我建议同学们仔细阅读一些经典文献,看看这些文献的作者们是如何完成这种“平滑过渡”的。
转自冠霖书院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