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了10篇SCI后总结的写作套路
2025/4/3 17:39:41 阅读:79 发布者:
在科研论文发表领域,SCI论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位发了10篇SCI的“大神”总结出的写作套路。
一、SCI正文写作顺序
与常规写作顺序不同,SCI正文写作顺序是: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结果与讨论(Results & Discussion)→结论(Conclusion)→引言(Introduction)→摘要(Abstract)→标题(Title)。
二、各部分写作要点
(一)材料与方法——“清晰详细写”
这部分要清晰详细地记录研究操作。具体来说,要写明使用了什么设备、技术、配方,测定哪些指标、试剂;包含设置、控制、步骤等内容,若有制造商和零件号也需注明;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做的引用即可;并且这部分只是操作记录,不要包含结果。只有把材料与方法写得清楚明白,其他科研人员才能重复你的实验,这也是研究可重复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体现。
(二)结果——“罗列式”呈现
结果部分建议采用“罗列式”呈现。使用图表和表格呈现数据,突出研究主要发现。同时,要简要说明每个图表或表格的主要结果,避免重复表述。用图表能直观地展示数据,让读者快速抓住重点,而简要说明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图表意义。
(三)讨论——“三步式”讨论
描述实验结果
这一步需要提供必要的数据和数量,确保准确性,可使用图表、表格或图像等可视化工具来呈现。数据是研究的基础,准确清晰的呈现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内容。比如在生物实验中,将细胞生长数据以折线图展示,直观呈现生长趋势。
解释结果
说明观察到的现象或趋势,并从实验设计、方法或技术等方面进行解释。同时要关注结果与最初假设是否有差异。这一步是深入剖析研究的关键,例如在化学实验中,若实验结果与假设不同,需从反应条件、试剂纯度等方面分析原因。
分析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让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恰当的统计分析能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比如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通过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四)结论——“三一公式”
总结
用1 - 2句话总结做了什么工作,简洁明了地概括研究的核心内容。
结果
阐述主要结果,突出研究的关键发现,让读者快速了解研究成果。
展望
强调工作的重要性,升华研究意义,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和启示,展现研究的价值和潜力。
(五)引言——“两段式”引言
第一段:描述大问题,发现研究空白,确立研究机会
从普遍的问题入手,逐步聚焦到具体的问题,陈述问题的重要性和影响。这能让读者明白研究的背景和必要性,例如在医学研究中,从某种疾病的高发病率这一普遍问题,引出对特定治疗方法效果研究的具体问题。
第二段:提出解决方案,占领研究机会
为实现长期目标,先明确本篇论文的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与问题相呼应,短期目标与具体问题相呼应。清晰的目标设定能让研究更具针对性和逻辑性。
(六)摘要
精炼工作与贡献
精炼文章做的工作和贡献,突出重点,让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研究核心。
全面概括
交代研究背景、指出研究目的、简述研究内容、阐述研究方法、提炼研究结果、总结研究贡献,涵盖研究的各个关键方面。
表述规范
避免使用复杂结构式、表达式和特殊符号,方便检索系统转录,提高论文的可检索性和传播性。
掌握这些SCI写作各部分的要点,能助力大家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希望大家都能在科研道路上有所收获,发表更多优秀的SCI论文!
转自sci论文投稿发表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