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SCI的一作和通讯到底哪个更重要?

2025/3/27 14:20:14  阅读:73 发布者:

作者排名,绝非小事

1.

一般而言,SCI 论文的作者排名可不是随意而定,它严格依据对论文的实际贡献大小来确定,排名越靠前,意味着对论文的贡献越大。在我国,申请博士学位和评定学术职称时,作者排名常常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以某些高校理工科博士生为例,学位答辩的条件之一便是发表 SCI 论文,且必须满足一作为博士生本人或者导师一作、博士生二作,否则即便发表再多论文,也难以达到学位要求。再看晋升副高职称,相关文件明确规定申请者需以一作身份发表至少一定数量的论文。由此可见,作者顺序在学术领域至关重要,绝非小事。

SCI 论文的创作中,合著是常态,独著较为罕见。在众多作者中,一作和通讯作者宛如夜空中最亮的两颗星,在所有作者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博士生发表 SCI 论文的作者署名情况来看,可谓多种多样。可能一作是学生,通讯作者为导师;也可能一作是导师,二作是学生,通讯作者为副导师;甚至可能一作是副导师,二作是学生,通讯作者为导师。无论哪种情况,一作和通讯作者都肩负着对论文的主要责任。从科研成果归属的角度来讲,通讯作者某种程度上就像知识产权人,是科研成果的主要归属者。

一作:科研战场的 “先锋官”

1.

一作(first author)这个位置,堪称 “香饽饽”。原因不言而喻,一作被公认为论文所述工作的主要完成者,也是科研项目的主要承担者,曝光度极高。按照惯例,理工科的一作通常是撰写论文的那个人,而能担此重任者,必然具备撰写内容的资格。这意味着一作必须亲自投身科研项目或实验,亲手采集数据、动手做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是该课题当之无愧的主要完成者。可以说,一作通常既是课题的主要完成者,也是写出初稿的那个人。毕竟,完成科研项目后却愿意让别人撰写相关科技论文的情况,实在是少之又少。在科研成果的呈现过程中,一作就如同冲锋陷阵的先锋官,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将科研成果以论文的形式精彩呈现。

通讯作者:科研团队的 “掌舵人”

1.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同样意义非凡。按照普遍认知,通讯作者多为导师、研究决策者或主要组织者,是整个课题的总负责人。他们不仅承担着课题的经费支持,更是文章质量的把关者。在 SCI 论文中,如果一作和通讯作者不是同一人,通讯作者往往在作者信息中靠后放置。需要注意的是,通讯作者可以处于任何位置,无论是一作、二作,甚至是第 n 作者。在正式出版的论文中,常常会以类似 “⁎corresponding author” 等字样清晰标明通讯作者。通讯作者,简单来说,就是与期刊编辑沟通投稿事宜,以及在论文发表后与读者进行联系的关键人物。他们如同科研团队的掌舵人,掌控着科研方向,确保论文顺利发表,并与外界保持紧密联系。

二者之重,难分伯仲

1.

那么,SCI 的一作和通讯作者,到底哪个更重要呢?其实,二者在科研过程中扮演着不同但同样关键的角色,难以简单地评判谁更重要。一作专注于科研项目的具体执行和论文的撰写,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将科研成果一点点搭建起来;通讯作者则站在更高的层面,为科研项目提供资源支持,把控论文质量,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推进。对于博士生而言,一作身份可能意味着自己的科研能力得到充分认可,是对自己辛勤付出的肯定;而通讯作者,往往是导师等在科研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资源的人,他们为整个科研工作保驾护航。在不同的情境和需求下,一作和通讯作者的重要性会有所侧重,但从整体科研生态来看,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推动着科研事业的发展。

SCI 论文的舞台上,一作和通讯作者都散发着独特的光芒,他们相互协作,共同为科研成果的诞生和传播贡献力量。无论是冲锋在前的一作,还是幕后掌舵的通讯作者,都是科研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转自SCI投稿助手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