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梳理文献需要注意的四个方面

2024/10/23 14:01:28  阅读:161 发布者:

我们很多学友在写引言或者问题提出的时候,经常会按照自己的理解,一口气把很多相关的文献罗列在一起,觉得文献罗列的越多,文章的理论性就越强,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其实文献梳理的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呈现自身研究的价值和贡献,而不是简单的罗列。那我们应该如何去梳理文献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献。代表性的文献怎么界定?一般来说,指的是在权威刊物发表的论文以及权威专家之类写的著作。比如人文社科综合性顶刊《中国社会科学》,还有其他专业期刊的顶刊,像经济学的《经济研究》、历史学的《历史研究》、艺术学的《文艺研究》、法学的《法学研究》等等。关于期刊是否属于权威性期刊,大家可以下载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 年)这个文件,一般写明是“顶级”或“权威”字样的就是国内认可的权威性期刊。

同时,知网也会在期刊介绍的右上角标注AMI顶级”或“AMI权威”的标注。其实,文献的目的之一就是找别人来支撑我们提出的观点,以说明观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如果权威期刊或者权威著作的观点与我们的观点契合,那这可以说明我们得出的观点并不是空穴来风,有相关的材料支撑。所以我们在做文献梳理的时候,不要为了显得自己的工作量做得很足,而将一些不入流的期刊也罗列出来。这是科研人员,特别是一些刚入门的研究者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二,选择有代表性作者的论文。我们在看自身研究领域的文献时,大多会发现有些作者经常活跃在这个领域,发了很多论文,引用率也比较高,跟着他的论文走,就能很好地了解该领域的状况。

一般来说,这类学者,就是该领域的代表性作者。他们所发表的论文,也就代表着该领域发展的基本态势和前沿,选择他们的论文,不仅可以让我们快速了解到领域的发展,也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获取好的研究想法和写作思路。

第三,选择具体的研究视角来梳理文献。一个研究领域,一般需要多个学科的参与,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去探讨问题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很多初入科研的人员,经常会以研究领域为关键词去检索文献,出来成千上万篇文献,然后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阅读和梳理一些与自身研究方向不太契合的文献,这显然会事倍功半。

因此,我们在梳理文献的时候,要从某个研究视角出发,尽量将问题具体一些,这样需要梳理的文献范围就会大大缩小,也可以更好地去把握文献。在梳理完基础的文献之后,我们也可以稍微扩大一下范围,多去涉及一些其他的视角,来拓展自身的视野,这对我们提出新的想法,新的观点非常有益。

第四,对既有文献观点等进行述评。这是梳理文献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主要目的之一。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献、选择有代表性作者的论文、选择具体的研究视角来梳理文献,就是要给自己的选题找一个依据,说明它的必要性,从而体现出本研究的学术贡献或者说价值是什么。然后通过对既有文献的述评,总结过往研究,指出不足,给自己的选题提供有逻辑的论证。

转自学术治愈系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