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论文的分解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论点的逻辑结构。因此,论文的行文结构应该按照这个逻辑结构进行组织和布局。
论文写作中,IMRD(Introduction-Method-Results-Discussion)模式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结构形式,其中“引言-方法-结果-讨论”是其核心要素。尽管不同学科在IMRD框架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自然科学论文通常会包含模型建立、算法等部分。这些要素在不同学科的论文格式中都有所涉及。
一、结构样式(序论-本论-结论)
论文结构的基本构型是根据人们的思维习惯,按照“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写,即通常所说的三段式:序论-本论-结论。不同的研究对象、论文内容和写作角度会导致论文结构的多样性。然而,这个结构的思路与IMRD模式是一致的。
1.序论
在学术论文中,序言是提出问题的重要部分。在此部分,作者需要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并说明研究这个问题的意义和价值。该部分还需要提出相关的研究问题,并简要介绍该问题的背景和研究现状。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该论文的重要性和意义。
序论的写作方式有多种形式。首先,需要说明选题的背景、缘由、意义以及研究目的。其次,应该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并引发作者对此问题的结论。接着,需要阐释涉及到的基本概念,以确保读者对研究主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需要开宗明义,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对问题的基本看法。此外,也需要回顾研究历史,强调自己的研究将有哪些补充或发展。最后,引述谬论,树立批驳的靶子,以凸显自己的研究价值。
序论是学术论文的开头部分,要写得简明扼要,文字不宜过长,要写得精当。
撰写序言的关键是善于提出问题。只有当问题被清楚地提出时,才能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从而顺利进入本文论述的阶段。为了达到新的发现和新的突破,作者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选择新的角度,并采用新的方法。
2.本论
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称为“本论”,它是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作者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本论部分需要充分阐述作者的观点,并进行充分的论证。如果一篇论文的序论部分写得很好,但本论部分写得不充分,论证不充分,那么这篇论文就没有什么价值。因此,本论部分是一篇论文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最具有分量和难度的部分。
本节主要是通过使用材料来证明论点。在论文中,论点是非常重要的,而材料则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论文中,论点和材料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优秀的论文应该是论点和材料相互融合,相得益彰。论点应该统领材料,而材料则需要用来说明论点。只有论证细致周密、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性,才能使论文的主旨更加明确突出。
本论部分一般占全文的4/5左右,因其篇幅长,所以在层次安排上有并列式、递进式、综合式等多种方法。
3.结论
结论是论文的结束部分,内容与序论相关,但绝不是序论的重复。
论文结论部分是对论文主题的强调和对论文要点的简明扼要的提示,同时也是对全文的综合与概括、总结与提高。
结论部分是一篇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以下内容:作者对研究课题的结论性观点,进一步研究方向的指明,尚未解决问题的预测以及对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帮助人员的感谢等。结论部分需要简洁有力,真正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在结论部分中,作者应该对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此外,作者还可以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指出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作者应该对本研究给予帮助的人员表示感谢,以示对他们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学术论文的基本形式通常是三段式,但并非定式,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合理安排结构,称为变式。一些大型学术论文在三段式基础上发展为四段式、五段式、六段式等。
学术论文常用的结构形式有四段式、五段式和六段式。其中,四段式包括序言、研究过程、本论和结论;五段式包括序言、研究过程、论证、列举和结论;六段式包括序言、研究过程、论证、分论、辩驳和结论。这些结构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具体选择应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来确定,以达到更好的论文效果。
学术论文正文结构的变式有以下几种:
①总论分述式,即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分别从几个方面去论证,分述部分都是为说明总论点而设立的。
②先分述后总论,论文分几个层次进行分析论证,共同说明总论点,最后归纳得出结论。
③推进式,各层次之间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是一种从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的论述结构。
④散述式是一种论文写作方式,其特点是没有总题和结论,而是在每个层次的论述中得出结论。王充在《订鬼》一文中采用了这种写作方式,其论述过程是一个典型的总论分述式。
[总论:鬼是病人思念存想的幻觉]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分论1:病人畏惧存想则见鬼]
致之何由?由于疾病。疾病使人忧惧,忧惧则容易产生幻觉,出现鬼神幻觉。正常情况下,人们不生病则不会有畏惧感。疾病使人卧床不起,容易产生畏惧感,害怕鬼魂的出现。畏惧感使人产生恐惧心理,过度思考,从而产生幻觉,出现虚假的视觉体验。
[分论2:病人幻觉与伯乐、庖丁的比喻]为何会有这种现象?有一句传说:“伯乐精通鉴别马的相貌,只看到的都是马。庖丁学习解剖牛,三年间只见到死去的牛。”这两位人士都是精通于其所学领域。他们思考、观察,从而看到了其他人无法察觉的东西。这是一种自我心理暗示的表现,即人们因为思考过度,产生了幻觉。这种现象类似于伯乐看到马和庖丁看到牛。
[分论3:病人身痛见鬼击鬼怒]
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可以推知病者所见的并非鬼。病者常常出现困剧、身体痛等症状,便会产生幻觉,认为鬼持筚杖殴击自己,或者看到鬼把椎锁绳绎,立守在自己身旁。这些都是病痛恐惧的表现,是妄想产生的结果。如果疾病初期,病人会因为害怕而看到鬼的到来;如果疾病加重,病人会看到鬼的愤怒;如果身体疼痛,则会看到鬼的攻击。这些都是想象产生的结果,不一定真实存在。
[分论4:病人见鬼正如做梦一般]
“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这一句话表明了人类思想的表达方式可以分为三种:视觉、口头和听觉。其中,视觉和听觉的表达方式,即使在白天也可能会产生幻觉或幻听。而在睡眠时,这种现象会更加突出。当一个人独自睡在空房间里时,如果他感到害怕,那么他可能会梦见一个女人坐在他身边哭泣。这种情况下,人的感知和精神是同时被使用的,而且由于害怕的想法,这种现象会更加真实。
二、论文的层次安排(并列式、递进式、综合式)
本文的主体是学术论文的论部,论文作者在此部分通过问题分析、论点证明、理论推导和逻辑分析等方式完成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论部分是论文质量、水平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部分的论述比例超过了整篇学术论文的四分之四,因此需要采用一定的层次结构和段落安排方法来完成。这些方法应该确保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参考本节第一部分总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本论部分的层次安排有以下几种方法。
1.并列式
并列式结构是一种行文自然、条理清晰的结构,各个分论点并行排列,没有明显的主次先后之分,各分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开论述,分别说明总论点。以《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一文的本论部分为例,该部分采用了并列式结构,分别从心理、家庭、社会等角度阐述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种结构能比较充分地揭示事物的全貌,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①.青少年犯罪的总体数字情况;
②.青少年犯罪从犯罪主体看有如下特点:(1)(2)(3)(略);
③.青少年犯罪从犯罪形式看有如下特点:(1)(2)(3)(略)
④.从作案手段看,越来越狡猾,趋向智能化、技术化。
(二)当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①.社会原因:(1)(2)(3)(4)(5)(略);
②.个体原因:(1)(2)(略)
(三)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①.领导重视,作为大事来抓;
②.制定法律法规;
③.加强思想教育,铲除腐败。
本文采用并列排列的方式,清晰呈现总论点、分论点和小论点之间的关系。层次结构明显,各段落之间均为并列关系,共同支持总论点。
2.递进式
递进式结构是按照人们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来安排层次,呈现出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关系。在这种结构中,上一层次是下一层次内容的基础,下一层次则是上一层次内容的深化与发展。没有上一层次的论述,下一层次就无法展开。例如,在《GIS技术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应用》一文中,作者首先讲述了GIS技术的起源,接着详细阐述了它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内容和发展情况,最后介绍了该技术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整篇文章环环相扣,各个层次密不可分,如同剥笋一样,层层剥开,直到笋心。
3.综合式
综合式结构是并列式和递进式两种结构相结合的一种结构型式。
学术论文常常篇幅较长,采用单纯的并列式或递进式无法很好地安排论文的层次结构。因此,综合式结构被广泛采用,它通常以一种结构型式为主,来安排大的层次;同时,采用另一种结构型式来安排小的层次。例如,全篇论文的结构可能是并列结构,但在某个小层面上却是递进结构;或者整篇论文的结构是递进结构,但在某个递进的小层面上又是并列结构;还可能采用并列和递进结构的交错使用,交替排列等方式。因此,综合式结构的灵活运用能够更好地为论文的层次结构提供合理的组织方式。
三、论文的段落写作(把握各段段旨,突出段旨安排材料)
论文写作时,为把问题论述得全面透彻,还应把段落安排好、写好。
与日常写作中常见的自然段不同,论文结构中的段落可以由多个语言自然段组成。段落是作者有意识地按照某种结构顺序来表达一个独立的思想内容。在论文中,段落是最小的构成单位,一个一个段落构成层次,一个一个层次构成整篇论文。因此,在论文写作中,不仅需要有篇章观念,还需要有层次和段落的意识。
学术论文是由总论点和若干论据通过论证构成的逻辑结构。在局部上,每个分论点也是由多个论据和论证方法组成的。因此,学术论文具有明确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并由一系列小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组合而成。因此,每个段落都应该包含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以确保逻辑上的完整性,并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
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每个段落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即段旨或论点。段旨是指这一段落的主题。整个段落都应围绕段旨展开,为其服务。通常情况下,段旨会放在段落的开头,但有时也会放在中间或结尾,这取决于段落的需要和论证方式。采用这种构段方式,不仅可以使意思在段落中得到清晰、完整的表达,有利于阅读理解,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把握论文的主旨。
段落的作用在学术写作中至关重要。只有准确把握每一段的作用,才能根据段落的主旨有序地组织和呈现论文材料,形成层次清晰、逻辑严谨的论述,从而支持和论证论文的总体观点。
四、论文结构方面常见的问题(初学者容易出现的问题)
论文结构通常采用“序论-本论-结论”三段式结构,这种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论证逻辑性强、观点阐发有力。然而,由于论文篇幅较长,初学者可能难以掌握这种结构,容易出现问题。
1、结构不完整。论文缺少某一重要部分,或缺少序论,或缺少结论,使文章不能构成完美的统一体。
2、文章结构不平衡。通常情况下,一篇文章的序论、本论、结论三者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比重关系,其中本论部分应占据4/5以上的篇幅,而序论和结论部分则应该少于1/5。然而,有些论文存在序论过于冗长或本论过于简短的问题,导致主次不分、详略不当,文章结构布局不合理、不平衡。
3、缺乏条理,层次混乱。作者编排论文层次时,未准确把握材料性质,导致本应置于前面的内容却被放于后面,反之亦然。此外,有些内容在论文前面已经讲解过,但后面又被重复提及,前后内容重复。同时,有些段落过长,使得阅读起来较为费力。这种层次混乱的情况主要源于作者未有完整的总体布局,而在写作过程中过于随意。若在写作前制定详尽的提纲,并在写作时严格按照提纲进行,就能够避免层次混乱的问题。
4、论证方法缺乏灵活性。许多人在写作时都会采用“现状-原因-对策”或“现状-问题-原因-对策”等传统结构,然而这种刻板的写作方式常常缺乏说服力和论证力度,给读者留下单调乏味的印象。为改善这种情况,作者应该熟练掌握论文写作中的不同结构方式,以使文章更富有活力。
转自论文选题资料站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