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结论部分写作的四个注意事项
2024/8/19 16:29:09 阅读:161 发布者:
论文结论部分是论文主体部分开展研究之后得出的研究发现,是对研究结果理论与应用价值的高度提炼。由此看来,结论部分的规范应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研究发现,即简要描述研究过程,最后指出研究发现;二是发现的价值,即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在理论和应用层面有什么价值。当然,还需要谦虚地呈现论文的不足之处,从而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但是很多期刊对结论的要求并不是像上述规范一样严格,所以很多作者会在这一风气的影响下忽略掉此部分的重要性,有的仅仅寥寥几笔概括全文,有的连“概括”也算不上,只是顾左右而言他;有的甚至不写结论。这些都是因为没有了解结论写作的规范所致。小雨学姐总结了论文结论部分写作的四个注意事项,希望为作者们规范结论写作提供相关参考。
01
去芜存菁,凸显重点
结论的写作尤其注意表达的精炼,力图此部分重点突出且有力。主体部分已经详细呈现了论文展开分析的过程,而到了结论部分,若仍体量较大,主次不分,这便不太有利于审稿编辑快速获取观点、贡献等重要信息。因此在呈现结论部分时,在明确结论写作结构的基础之上,语言表达需切忌赘述,注意主次详略得当。在研究过程的表述上需精炼,对观点、研究贡献等内容有所侧重,以便凸显重点。
02
提炼总结,而非机械重复
结论部分在对正文的研究观点进行概述时,应是注重对观点的提炼总结,而非机械重复。论文观点是对前文所提研究问题的回答,需要基于正文的分析过程,从而针对研究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回答。但有些作者在回答过程中,只是机械重复了正文分析过程中的关键词,或是把正文的代表性的表述,原封不动地拿到结论部分,从而有机械重复之感,不能自然流畅地表达观点。因此,需注意观点是需要用自然、准确、流畅的语言总结提炼而来的。
03
尊重事实,避免过度概括
结论写作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则是要以事实为准则,不要有超出事实范围内的观点。研究结论处只容许有与研究观点直接相关的表述,其他次要信息最好不要过多涉及,也不要过度概括。但是很多作者为了使得研究结论看起来更具“创新性”或者更为“有力”,但凡与结论有一点关系的内容,都写入了结论中,反而因过度概括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04
有据可依,避免过度泛化
很多作者在撰写结论部分时,为了追求结构要素的全面而导致写的内容存在泛化倾向。虽然追求写作要素的规范是较为提倡的,但是也不可因为了追求要素“全”而忽略了内容的“精”。在涉及到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写作上总是会感觉在泛泛而谈,一方面缺少具体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没有相关证据支撑,只是在做一种“不切实际”的主观声明。在结论写作尤其是撰写理论和实践贡献时,最好可以添加一定的依据,为价值观点提供证据支撑。
转自师论学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