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普遍规定对学位论文进行定期盲审,尤其是研究生院。盲审是指不署名的学位论文被送交给专家审查,以确保评分最为客观。尽管众所周知,硕士论文盲审不通过就不能进行答辩,因此,很多同学对硕士论文盲审的结果颇感担忧。为此,本文总结了一份“硕士论文盲审攻略”以供参考。
一、硕士论文盲审挂的多吗?
盲审又分为内审(盲)和外审(盲)。
内审基本上就是送到兄弟院校,相比外审一般会松一些,更容易过。
学术论文的外审通常是随机抽取的。这些论文会被统一送审到教育部的库中,以确保匿名性。在送审时,每个毕业生的论文中必须略去院校名称和研究成果等信息。如果论文的态度不端正,研究缺乏创新,或者内容过于空洞,那么就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得到低分,甚至会被挂掉延毕。
难以否认,学术论文的评判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在网上,有一种说法是,现在硕士论文的延期率大约在20%左右,其中大部分人是在盲审环节被拒绝的。总的来说,硕士论文的通过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也有约20%的人无法通过盲审。一般情况下,硕士论文的盲审由3到5位评审老师负责,并且每位老师都会提出评审意见。只要有一个评审老师不通过,论文就不能通过盲审。
二、硕士论文盲评规则
某985大学的双盲论文评审流程大概如下,供读研同学了解及参考。
1、论文评阅书中出现以下任一情况的,界定为“存在异议”:
①“对学位论文学术水平的评价”为“差”;
②“是否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结论为“须作重大修改,重新送审通过后答辩”或“不同意”;
③评价表中有任何一项评价指标低于60分。
2、每位申请人最多有三次参加双盲评审的机会,若三次评审均存在异议,则取消该申请人的学位申请资格。
3、每个申请人只有一次申诉复审机会。如果第二次送审仍然存在异议,需要在第三次送审时邀请前两次评审提出异议的所有专家进行复审。如果第二次送审仅仅是修改复审存在异议,但第三次送审不再提出申诉,那么第三次送审需要请原评审专家进行复审,并再邀请两位专家进行评审,最终结果以本次送审多数专家的意见为准。
4、论文复审有两种方式:
①修改复审:论文修改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请原评审专家复审;
②申诉复审:不得修改论文,请另外两位专家评审。
三、什么样的论文更容易过审?
1、格式严谨的论文
论文格式的重要性在论文评审中,文章格式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一篇文章如果存在错别字、语法错误等问题,将极大地降低文章的可读性和专业性,甚至可能被直接淘汰。因此,正确的格式排版能够给评审专家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提高论文的通过率。
文章格式的要求在撰写论文时,必须严格按照学术期刊的要求进行格式排版。这包括字体、字号、行距、段落缩进、页边距等多个方面。此外,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也需要符合规范。只有满足这些要求,才能更好地呈现研究成果,展示专业形象。
文章格式的优势正确的格式排版不仅能够提高论文的可读性和专业性,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评审专家的工作量。如果格式整洁、规范,评审专家可以更加集中精力阅读文章内容,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评审论文。此外,对于学术期刊来说,规范的格式排版也有利于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专业形象。
2、选题适中的论文
选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学术研究中。一篇好的论文选题应该从开题到答辩都能够贯穿始终。有些同学可能忽视选题的重要性,导致最终写作遇到瓶颈,无法推进或者放弃。因此,在确定选题时,必须与导师进行充分沟通,尽早规划。同时,要避免选题过于宏大或者过于狭窄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标题吸引人的论文
标题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它能在一瞬间吸引读者的眼球并概括文章内容。一个恰当的标题不仅能准确表达文章的主题,还应该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因此,合理设置标题能够有效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进而提高文章的通过率。
4、框架让人一眼就能看懂的论文
框架在论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脸面一样,若框架不合适,论文很可能会被退回。一个合适的框架包括了摘要、目录和关键词等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框架的编写。
当然还有很多标准,比如论文工作量是否达到要求,有无理论或方法上的创新......
四、如果外审真的不过怎么办?
要应对论文被退回的情况,首先要查看学校的政策是否允许短期修改并重新送审。如果不行,需要调整心态,认识到这并非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细心地修改论文,即便答辩推迟半年也不必过于慌张。
注:
在盲审之前,通常需要对论文进行查重。为了确保查重的准确性,需要了解所在学校采用的是哪个系统进行标准检测。硕士论文要求全文复制比例在20%以下,去除引用后比例不超过10%。如果查重结果不理想,就需要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重复率。
转自民参军在线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