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查不到ISSN、CN号
ISSN号,即国际标准期刊号,是根据国际标准组织的规定,由设在法国巴黎的国际期刊资料系统中心赋予每一种申请登记的刊物一个识别码。这个号码是国际通用的,用于识别和区分各种刊物。任何正规的学术期刊一定要有ISSN号!
CN号,全称为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是国内正式出版的期刊的唯一编号。国内正规期刊一般都会在封面页和版权页标注ISSN和CN刊号:
如果某个期刊查不到ISSN号,那么它一定不是正规期刊;
如果某个期刊查不到CN号,那么它一定不是国内期刊(注意:有些单位评职称要求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一定要注意查看期刊是否有CN号)。
二、投稿前未了解费用
很多期刊都会有审稿费、版面费等各种费用:国内一些期刊的版面费高达八九千、上万;国外很多开放获取期刊(OA期刊)由作者支付出版费用,发一篇OA期刊论文至少要两万元以上。
发表费用一般是在录用后、发表前才需要你支付。一般来说,相关发表费用都会展示在期刊官网上,或者由编辑在初审时告知;但是,有些期刊并未明确告知,如果你事前也没有询问,最后的费用可能会给你一个“惊喜”。
三、没有预留充足时间
很多人觉得,我明年才评职称/毕业,我提前三个月投稿,到时候能发出来不就行了吗?
一般来说,普刊从投稿到发表需要提前3~6个月准备,一些专刊最好提前1年的时间准备;核心期刊要提前8~12个月准备。
1---见刊时间
核心期刊的见刊时间就不用说了,核心期刊对稿件质量要求高,审稿时间很长;录用之后还需要反反复复修改,返修时间可能也需要大半年。
至于普刊,在几年前,从投稿到见刊3个月并不难;但是,近几年期刊整改,许多期刊都缩减了版面,然而越来越多的人有发论文的需求了——需求量蹭蹭上涨,供应量却下跌了,所以现在很多普刊的版面都很紧缺,有些好的普刊刊期甚至都排到了年底。
2---退稿
核心期刊对稿件质量要求高,退稿的可能性很大。由于绝大多数期刊都禁止“一稿多投”,所以只有收到退稿通知之后才能换刊转投,
再说普刊,现在很多普刊的质量要求也提高了,退稿率也上来了。如果你想发知网优刊的话,从投稿到见刊至少要预备半年的时间。
当然,有些普刊确实可以做到从投稿到见刊只需3个月,但是大部分期刊做不到这么快。到时候,你不仅需要费尽心思找可以尽快发表的期刊,选择面很少,而且还需要多出一笔加急费。
四、没有研究目标期刊
有些人在找期刊时,只看了期刊名称和简介,“觉得”符合自己的方向就去投稿了。
每一本期刊都有其办刊宗旨和风格特征。有时候论文被退稿并不是因为质量差,而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期刊。在选择刊物投稿时,一定要仔细研究目标期刊的以下内容:
1--- 投稿须知
无论如何,一定要查看期刊官网的“征稿简则”、“投稿须知”、“投稿指南”,里面一般都会详细列明期刊的收稿范围、论文格式、字数等要求。
2---主要栏目
查看期刊的常设栏目,了解期刊偏好的收文方向;并大致浏览相关栏目中的文章风格,判断自己的文章与哪个期刊更匹配。
比如,《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的特色栏目是“陈独秀研究”、“桐城派研究”、“黄梅戏研究”、“皖江文化研究”,投稿须知中就特意说明了会优先录用相关来稿。
3---出版周期及发文量
根据出版周期的不同,期刊大致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周刊、双周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和季刊。出版周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收录文章数量、审稿标准以及版面安排。
建议选择出版周期短、每期发文量大的期刊,这些期刊审稿相对没有那么严格。
比如,《教育参考》这本期刊是双月刊,每期录用文章仅有十几篇,每年仅有6期,每年发文量仅在100篇左右。这样的期刊录用率较低,很大可能被退稿。
转自笃实核心说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