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与B式
这类大标题看似很普通,但仔细琢磨起来还是挺不错的。透过这个标题范式,我们能够直截了当的判断出论文的论证内容。在这类标题中,更多是用A作为影响因素来分析B,即:A是核心解释变量,B是被解释变量。如:
示例17:家族化管理与审计师风险决策
示例18:人才安居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
示例19:限购政策的空间溢出与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示例20:社会信任与会计信息可比性
(二)A对B式
这类标题的含义更加直观,主要分析A对B的关系。很多情况下,此类标题还有一些标志性的后缀,如《A对B xxx的影响》《A对B xxx 作用》《A对B xxx机制》等。如:
示例21:非正式审计团队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规模至上还是质量优先?
示例22:汇率波动对外债可持续性影响研究
示例23:移动支付对中国农村消费影响研究
示例24:环境政策工具对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研究——基于2001-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示例25: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
示例26:公众对存款保险制度的信任机制研究——基于金融素养、风险感知及价值感知的链式影响
示例27:金融去杠杆下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配给的机制分析
(三)A:B式
在“A:B”式标题中,A多是话题或主题词,B多是对A的说明或补充;也存在A与B此种逻辑互换的情况,只是这种情况不多。根据此类标题冒号前后的关系,又将此类标题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判断关系
A为主题,B为谓语作用,是一种偏正组合,冒号相当于“是”的作用。如:
示例28:公共管理转型:协作性公共管理的兴起
示例29:现代货币理论:“萧条经济学”复兴的“第四波”
2.补充关系
A是主题,B是对A的补充。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
(1)偏正结构。A是主题,B是研究的具体问题,冒号相当于“的”。这类标题又占据补充关系类标题的大部分。如:
示例30:技术进步与就业:特征事实、作用机制与研究展望
示例31:审计“免疫系统”论:演进过程、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
(2)目的补充。B说明A的目的,此类标题不多。如:
示例32:强化职工权利与作用:企业完善治理与和谐发展的一个关键
示例33:中国居民房产税影响:宏观效应和收入差距
(3)修饰效用。A常用来表达论文的主要观点,并且用到了一些抓眼球的词语;B主要是论文研究的具体内容。此类标题也存在A与B位置互换的情况。如:
示例34:“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改革理论与实践的逻辑统一——我国国有企业发展历程与展望
示例35:共生抑或迭代:再议跨境电子商务与全球数字贸易
示例36:政府审计对预算违规的作用:抑制还是诱导?——基于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数据的实证研究
示例37:金融对冲与多元化经营对冲比较:替代抑或互补——基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暴露的研究
3.限定关系
此类标题中,A一般为主题,B则是从研究方法、研究模型、研究视角、支撑理论、数据资料、研究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定说明。此类标题的使用也较为常见。根据B所扮演的角色,此类标题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研究视角的限定,如:
示例38:中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作用:基于知识溢出的视角
示例3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和人口政策取向——基于全面二孩政策效果的分析
(2)支撑理论的限定,如:
示例40:国家作用与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一个新李斯特主义的解读
示例41:价值理论的发展:从李嘉图到马克思
(3)研究内容的限定,如:
示例42:全球价值链“互联网+”连接机理研究:态势演进与位势跃升
示例43:中国创新型货币政策如何发挥作用:抵押品渠道
(4)研究范围的限定,如:
示例44:基于降低交易费用的排污制度安排:政府的作用与边界
示例45:回到马克思:对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再解读
(5)研究方法的限定,如:
示例46:清代中后期江南市场整合的动态变化及其解释——基于多变量DCC-GARCH模型的分析
示例47:中日韩FTA战略比较与高水平合作前景:基于规则文本深度和质量的研究
(6)数据资料的限定:如
示例48:环境规制推动了工业部门的要素错配修正吗——来自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的经验证据
示例49:我国城乡老龄健康:子女的作用有多大?——基于CHNS数据的实证研究
(7)研究时空的限定,如:
示例50: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历史与经验:1949—2019
示例51:西部山区县电商扶贫路径研究:以陕西凤县为例
(8)研究方式的限定,如:
示例52:平台市场的公共监管、私人监管与协同监管:一个对比研究
示例53:学术期刊新媒介应用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转自张夏恒工作坊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