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是在定位选题方向后,收集权威文献,综合介绍分析国内外在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客观思辨地评述前人的研究成果,整理概括成专题性汇报。
01
文献综述•目的
帮助读者确认该论文所研究的问题与以往同类或同领域论文相比较所具有的价值及在选题或研究内容与方法上是否具有创新性或新的进展。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后人总是踩在前人肩膀上的。因此,文献综述事实上就是在寻找和确认前人肩膀究竟在哪里的过程。
文献综述也有助于编辑和审稿人迅速有效地对该项研究的价值予以判断。由此说,文献综述其实对提高投稿的命中率是有一定帮助作用的。
02
文献综述 • 要求
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03
文献综述 • 类型
叙述性综述:围绕某一问题或专题,广泛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并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对有关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发展概况等作综合、客观的描述的信息分析报告。最主要的特点是客观,不作评论、褒贬,只是系统地罗列。
评论性综述:在对某一问题或专题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从纵向或横向作对比、分析和评论,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明确取舍的一种信息分析报告。主要特点是分析和评价,也被称为分析性综述。可以启发思路,引导读者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专题研究报告:就某一专题,一般是涉及国家经济、科研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进行反映与评价,并提出发展对策、趋势预测。显著特点是预测性,它在对各类事实或数据、理论分别介绍描述后,进行论证、预测的推演,最后提出对今后发展目标和方向的预测及规划。
04
撰写步骤 • 文献搜集
检索工具:
文献索引、文摘杂志、网络、期刊数据库检索
检索方法:
顺查法,指按照时间的顺序,由远及近地利用检索系统进行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收集到某一课题的系统文献,它适用于较大课题的文献检索。例如,已知某课题的起始年代,需要了解其发展的全过程,就可以用顺查法从最初的年代开始查找。
逆查法,由近及远,从新到旧,逆着时间的顺序利用检索工具进行文献检索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最快地获得最新资料。
追溯法,指不利用一般的检索系统,而是利用文献后面所列的参考文献,逐一追查原文(被引用文献),然后再从这些原文后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大文献信息范围,一环扣一环地追查下去的方法。它可以像滚雪球一样,依据文献间的引用关系,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
初步筛选:
真实性,判断方法:内容、密集程度、类型、来源渠道、出版单位、作者身份、引用率高低。
先进性,指在观点、方法、材料等方面有某种创造或突破;判断方法:文献发表时间、文献的来源、文献的影响、有关评论。
适用性,文献对研究的适合程度;判断方法:读摘要、读结论、读序言、读跋。
05
文献的阅读和分类
科学研究是在继承和借鉴他人研究和发现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探索的过程,因此科学研究必须要查阅文献。
文献阅读的意义:
了解现状,前人已经进行了哪些探索,得到了什么结果,有哪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可以启发和帮助确定研究的问题;
借鉴方法,特别是有关设计的方法、资料搜集的方法、应用的测量工具及统计分析方法等具体的技术性问题方面。
确定名词的定义、假设及限制。
阅读笔记:提高阅读效率,帮助思考。
通过摘录或标记有用的信息,过滤掉其他所有内容,再次阅读时只要看笔记就可以,不需要浪费精力被原文中大量无关紧要的信息所干扰;
做笔记不光摘录有用的信息,还可以及时记录自己阅读时获得的灵感,记录自己的思想轨迹。要求:详细、系统地记录各个文献中的研究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
分类标准:
按学科领域;按学术观点、学术流派;按问题研究的历史发展阶段;按研究程序或研究方法的运用等。
06
常见的四种错误
文献搜集不全,遗漏重要观点。未将有代表性的资料完全纳入研究的范围,或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
文献阅读不深入,简单罗列,“综”而不“述”。如果是“综”而不“述”,即便内容有一定系统性,充其量也只是陈述了他人观点,达不到通过分析、评说而发现和确立论文选题的目的。
个人观点在综述中占主体。对研究现状的梳理和介绍只是一笔带过,用大量篇幅进行评述,进而提出自己的研究设想,结果将文献综述写成了评论或研究计划。
综述的重点在于“综”,主要部分应是对前人观点的客观阐释和分析,个人观点即适当“述”,可以起到点睛式评论或启示的作用,但不应是主体。
避重就轻,故意突出自己研究的重要性。故意在综述中漏掉或弱化某些研究成果,或者放大已有研究的不足,以便突出自己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07
正确做法
引用别人的观点时要加双引号,不要改述别人的观点。一篇论文的创新性有5%就可以了。
关注文献做了什么,哪里做得不好。写论文讲的是严谨,而不是盲目自大,关注大家都在研究的东西,在这个前提之下,深挖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创新。
具体分析保留下来的少数代表性文献,结合其缺陷点进行批评。学术创新是一种继承性的创新,而不是一种空穴来风的天上掉馅饼的创新,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研究跟之前的研究有什么关联。
08
写作原则
“5W”写作原则:
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何人在何时、何地、为什么提出了什么学术观点的写作方式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则。
经典性原则:
必须是所研究问题的经典作家的经典论著。
古今中外原则:
“搜尽奇峰打草稿”,尽可能地全面占有理论材料,为选题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文献树”原则:
又称学术谱系原则,强调文献的次第演进关系,由远及近、由前到后(时间)、由大到小、由宽到窄(空间)。
“顶天立地”原则:
“顶天”:从理论继承上逼近国内外学术前沿
“立地”: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中国现实经济问题
述评综合原则:
只有“述”没有“评”,文献就是一盘散沙,也失去了撰写文献综述的目的性,只有“评”没有“述”,研究问题则持之无据,游学无根,难有说服力。
单数原则:
一篇学位论文,一个文献综述。由研究对象的单一性决定。
服从主题原则:
综述文献必须与自己研究的问题相匹配,不能脱离自己所研究问题的主题。否则,会破坏研究论文内在逻辑上的一致性,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转自学术进修课堂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