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十步要领|第八步 提炼摘要
2024/7/18 8:49:41 阅读:122 发布者:
社会科学研究是一个解谜的活动。这种活动既构成了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写作的基础,又需要用学术论文等形式客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虽然说,“缺乏新发现的研究工作,遑论写出好的论文。不过,好的研究成果由于表述不当而不能发表,亦十分可惜”。
为了撰写出能让读者尤其是审稿人认可的学术论文,就必须重视写作步骤,并掌握每一步的写作要领,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第八步 提炼摘要。
摘要有时又称为内容提要,它是对论文主要内容择其要点加以介绍。摘要的作用在于,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就能大致了解该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得出的基本观点或研究结论。
摘要分为报道性摘要和提示性摘要。报道性摘要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基本观点或研究结论,相对更为全面。提示性摘要只介绍论文的基本观点或研究结论,不提及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相对更为简洁。
一般来说,在中文论文中,多数期刊采用的是提示性摘要;在英文论文中,往往采用报道性摘要。提炼摘要的基本要求有:
(1)完整性。如果是报道性摘要,就应当把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基本观点或研究结论都加以介绍,不应有遗漏,尤其是不能漏掉某一个或某几个基本观点或研究结论。如果是提示性摘要,因为只介绍论文的基本观点或研究结论,所以更不能有遗漏。
(2)重点性。对报道性摘要而言,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虽不应省略,但只能一带而过,并重点介绍基本观点或研究结论,其他内容则无需涉及。对提示性摘要而言,基本观点或研究结论是唯一的重点,无需再提及其他内容。
(3)简洁性。摘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文字精炼,点到为止,无需展开。中文论文的摘要长度通常在200—500字之间。
(4)客观性。报道性摘要就是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基本观点或研究结论的客观陈述,提示性摘要就是对基本观点或研究结论的客观介绍。
写作两种摘要时,自己应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进行价值祛除式的提炼,而不应进行主观评价,也无需通过与既往研究进行比较来凸显本论文的价值,更不能自我褒扬甚至吹嘘。考虑到这一点,摘要一般用第三人称来写,不要出现“本文”、“我们”、“作者”、“笔者”等主语,以免影响表述的客观性。
转自学术进修课堂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