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正文的研究方法
2024/7/17 16:43:23 阅读:120 发布者:
写作是作者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研究问题的逻辑过程,是研究计划的展开。正文写作的主要目的是向读者证明前面所言非虚。在正文写作时,作者要将正文的定义牢记于心。论文正文用到的方法比较复杂多样,导致很多作者难以分辨。为了便于理解,可将目前常见的研究方法归类为传统研究、混合研究、怪胎研究。
一、传统研究
我们进行学术研究,不论是定量还是定性,人文社科还是自然科学,都必须明确学术研究的两大传统,即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思辨研究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时代,目前已发展得相对成熟。19世纪中叶后,随着工业革命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诞生了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
(一)思辨研究
很多人或许对“思辨研究”这一名词感到陌生,但实际上,现在大部分人在平日思考时秉承的就是思辨研究的传统风格。思辨研究传统有三个基本的要素:第一,作者要对研究对象有系统性的经验知识和感性的认识,即要对研究对象有一定的经验且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第二,作者还要对该经验知识所反映的研究对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第三,作者在经验知识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再去做逻辑推演。
现在国内大部分作者,写出来的论文很奇怪,既不是思辨研究,也不属于定性、定量的实证研究。很多人觉得没接触过定性、定量的方法,写不出实证研究,但他们也不去尝试思辨研究。这是因为,想要做好思辨研究其实是很难的。作者试着依照上文提到的三大基本要素来理解目前的研究问题:第一,很多人写论文是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或者坐在自己的书房里,对着电脑“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根本没有系统性的经验。所以很多作者对自己的研究问题既没有感性的认识也没有经验知识。走出房门做调查,就是为了对研究问题产生直观体验,获得一定的经验。第二,作者对研究对象的理性认识往往也是很难形成的。很多人直到开始动笔写论文时,才第一次开始对研究对象展开深入思考。在这之前完全意识不到要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思考,自然也难以形成理性认识。因此作者充其量只能对研究对象产生一个浅层的认识。第三,很多人的逻辑能力欠缺,逻辑推演的能力也达不到。当然,这并不是某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大环境的问题。
(二)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是19世纪以来比较流行的一种研究传统。从方法角度说,实证研究又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部分人习惯称其为质化和量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这两大方法主要的区别在于:定性研究主要依靠历史事实和经验把握,定量研究主要依靠客观获取到的数据。获取定量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可分以下三类:(1)数据调查;(2)相关分析;(3)实验研究。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大部分实验研究都是“自然实验”,即无需走进实验室即可进行的研究。在自然科学领域,则把需要在实验室里实验的方法称为“实验法”,这都属于定量研究。与定量研究相比,定性研究主要依靠历史事实和经验,非常复杂。定性研究的论文如果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则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论文框架上也会有很大差别。
二、混合研究
有别于以上的研究传统,20世纪80年代左右,在学术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即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进行混合研究。目前来看,混合研究也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之所以需要做混合研究,一般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不论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这两类研究方法都各有其优点,同时也各有其缺陷,为了取长补短,所以产生了混合研究。另一方面,目前研究问题越来越复杂,很多情况下,仅依靠一种或者一类方法往往难以解决。因此同时使用多种方法,或许可以促使问题解决,而这也正是混合研究兴起的一大原因。
三、怪胎研究
怪胎研究称不上一种研究方法,更不是一个研究类型。怪胎研究不用任何方法,也不是思辨研究,只是主观总结,在国内这种研究占60%。很多作者,特别是刚入门学术界的初学者,他们写论文不会使用任何研究方法,只知道一味地主观叙述,一味地总结。这些内容根本谈不上系统的经验知识、理性认识、逻辑推演。依照这种方式写出来的正文,甚至可能都算不上学术研究。
四、总结
论文正文是整个论文的核心部分,也是论文篇幅最长的部分,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以上内容是对正文研究方法的介绍,包括传统研究、混合研究和怪胎研究。希望本文的内容可以对读者产生启发。
转自支点学术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