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问题的四种来源
2024/7/17 16:39:12 阅读:156 发布者:
论文的想法或问题来自哪里? 我们应该到哪里去找研究问题?在各个领域,有一些共同来源可用于形成问题,比如已有理论和过往研究。在心理学领域我们则更幸运,因为我们可以借鉴自己的个人经验和日常事件来形成问题。我们所看到的、读到的或是听到的事情都能成为思路,进而转化成问题。但是,要将这些观点确定为研究问题,则需要一个既警醒又好奇的“科学家”。我们不能只是被动地观察行为或阅读与心理学有关的资料,我们还必须积极地就某个事件或行为发生的原因提出质疑。如果你问“为什么”,你就会找到许多可研究的问题。在美国学者拉里·克里斯腾森、伯克·约翰逊、莉萨·特纳合著的《研究方法设计与分析》中提到了论文研究问题产生的四种来源,下面将对其做出详细介绍,以供作者们进行参考。
一、日常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家长想知道怎么更好地帮助他们的孩子成长,学生想知道如何更快地学会知识。在我们与他人交往或观察他人的反应时,我们会注意到许多个体差异。若我们观察操场上的孩子,就能发现这些差异非常明显。比如某个孩子或许非常有攻击性,而另一个孩子则保守得多,需要他人的鼓励才会加入互动之中。个体的反应也会随着环境而变化。在某个环境中非常有攻击性的孩子也许在另一个环境中就变得很被动。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异?是什么导致这些不同反应的产生?为什么有些人是领导者,而其他人是跟随者? 为什么我们喜欢某些人,却不喜欢另一些人? 许多类似的、可以研究的问题都能从每个人的日常交往和个人经历中提取出来。再如一个真实的示例,埃德温·兰德在其3岁的女儿问他为什么照相机不能立刻产生照 片之后, 便发明了拍立得。他本可以 忽略这个问题,只需告诉他女儿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兰德却在思考为什么这不可能呢? 在外出散步时他还在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就想出了一个如何让照相机立刻产生照片的主意。
二、实际问题
许多研究问题都来自于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例如私企面临着诸如员工士气低、缺勤率、人员流动、人员甄选和配置等问题。而相关研究一直在这些领域开展着。临床心理学需要大量的研究来制定更为有效的方案,以用于治疗心理障碍。政府支持实验设计则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找到治愈癌症的新方法。学校也投入了大量经费,直接用于改善教学质量。
再如执法机构希望获得准确的目击者证词,同时,也会从目击者那里提取线索或引子。为实现这一目标,一些执法机构开始使用催眠术,他们认为通过催眠术能够提取到其他方法无法找到的准确证据。但该假设的有效性一直未经过验证,一些学者便让目击者(部分接受了催眠,部分没有接受催眠的目击者)从一组嫌疑人中辨认小偷。而结果与预期却正好相反,接受催眠的参与者辨认出小偷的次数少于那些没有接受催眠的参与者。这样的证据表明,催眠并不是提取准确证据的有效手段。
三、过往研究
过去的研究是产生研究新思路的极佳来源。这听上去似乎有点矛盾,因为研究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吗?但研究本身有一个有趣的特征,它们产生的问题往往比其回答的问题还要多。虽然每个精心设计的研究确实都能增加知识量,但现象通常是由多种原因决定的。任何一个实验都只能研究有限的变量。对这些变量的研究也许会产生有关其他变量效应的假 设。现象的多维度本质通常也是导致不同研究结果缺乏一致性的原因。在研究某个特定问题时,一个未被确定的变量也许就是不同研究产生冲突的缘由,所以必须展开新的研究来找出这个变量,以消除明显的矛盾。
可以通过一些学者们的一项研究来予以说明。学者们想研究持续强化、无强化和部分强化程序以不同次序呈现时,对消退阻抗现象有何影响。先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先接受持续奖励再接受部分奖励的参与者,与一直接受部分奖励的参与者相比,其消退阻抗的变化情况存在着冲突。有研究结果显示消退阻抗现象减少,也有研究结果显示消退阻抗现象增加,还有一些研究结果则显示消退阻抗现象的增加或减少依赖于消退产生的阶段。梅尔格伦等人就是想解决这种不一致。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当大量的无强化试验出现在部分强化试验之前时,就会出现最大强度的消退阻抗。虽然这项研究揭示了哪种顺序能产生最大限度的消退阻抗,但它留下了其他问题没有回答。比如它没有解释为什么在部分奖励试验之前安排大量无奖励试验,消退阻抗现象会增加。这就带来了新的问题,便可以通过新的研究来回答这个新问题。实际上,每一项研究都会产生后续研究,所以人们能够终其一生来研究某个特定领域。研究正是这样一个连续的过程。
四、理论
按照 M.H.马克斯的定义,理论是指“一组按逻辑组织起来(演绎相关)的法则”,它具有许多不同的功能。马克斯认为,理论既是工具,又是目标。理论的目标功能已被这样的命题证明:规律或一般原理通常由理论进行排序和整合,理论总结和归纳了已有知识。理论的工具功能是与我们的兴趣相关的功能,该功能已被以下命题证明:理论对研究有指导作用。一个好的理论可以超越目标功能、启示新关系和做出新预测。因此,理论可作为研究思路的一个来源。
利昂·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就是一个关于理论能够刺激大量研究的例子,在该理论发表后的十年里激增了大量的研究。按照这个理论,费斯廷格和卡尔史密斯对一个不那么显而易见的预测进行了假设检验:在完成一项很枯燥的任务之后,参与者要告诉实验助手这项任务很有趣并且他们很享受;研究者预测,获得1美元报酬的参与者要比完成同样任务却获得20美元报酬的参与者更喜欢实验任务。
以上从日常生活、实际问题、过往研究和理论中获取研究问题,产生研究问题,几乎都不是仅靠接触其表面就能激发一个创造性想法的。而且,重要的问题不是确定想法的来源,而是这些想法的形成。想法形成是科学研究的最初阶段。为了形成这些可研究的问题,需要养成一种思维方式,即养成对生活充满问题和好奇的习惯。
转自支点学术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