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帮你识别假期刊
2024/7/17 14:00:19 阅读:130 发布者:
这篇文章想和大家聊聊学术期刊中的战斗机——假期刊。我一直认为论文投稿中最悲催的事情是屡投不中,直到有一天,我在一个假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其实这才是最悲催的事情啊,大家想一想,我们付出那么大的代价,从选题到摘要再到正文,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击键盘,废寝忘食、起早贪黑,投入了那么多的时间精力还有感情(热切期待论文的发表),以及数额不等的钱(版面费),居然只换来了一个假期刊!
这里所说的假期刊,不同于我们之前介绍的假的期刊投稿地址,而是说,投稿地址是真实的,确实是这个期刊的,但是,这个期刊本身却是假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如此丰富多彩,就是有一种学术期刊叫作——假期刊。
那么,如何辨别期刊的真假呢?给大家一个网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http://www.sapprft.gov.cn
具体操作步骤是:先进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依次点击“办事服务”→“业务查询”→“新闻出版类查询”。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点击“期刊/期刊社查询”,之后在“媒体名称”的检索窗口中输入我们想要查询的期刊名称,然后输入系统自动生成的验证码,点击“查询”。能查到“刊号”的,就可以认定为真期刊。而点击“查询”之后,显示页面是空的,或者是没有刊号的,就是假期刊。
其实这种假期刊是相对容易辨别的,大不了上网查一下就OK了。比较难的,是由真期刊主办的各种“假期刊”。这种期刊才是假期刊中的战斗机啊,杠杠滴。
真期刊主办的“假期刊”,主要包括——专刊(特刊)、增刊、套牌期刊几种情况。
专刊(特刊)
比如期刊社为纪念某重大事件发生多少周年、某重要人物诞辰多少周年而专门组织出版的、特别组织出版的某一期期刊,或者期刊社主办了一次专题学术会议,然后将这个会议收到的论文结集出版,这些算是专刊(特刊)。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这个专刊(特刊)是在这个期刊的正常出版刊期之内,比如之前出版的是第2期,这一期呢,这个专刊(特刊)是第3期,接下来出版的是第4期,而在这个第3期中收录的论文呢又被学术文献数据库全文收录了,那么它就不算假期刊,这个是没有问题的。反之,这个专刊(特刊)没被纳入到正常的连续出版周期之中,在学术文献数据库中也检索不到它,那它就是假期刊。
增刊
比如某个期刊是双月刊,一年应该出六期的。然后它居然继续出版了第7期,第8期甚至第9期,这里的789……,就是增刊。好吧,我就是这么实诚,下面要点一下名:记得我在考博的时候,《理论探讨》这个期刊会在每年六月和十二月,分别出版一期增刊;还有《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在六期正刊之外,还会出版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这春夏秋冬四卷,就是增刊。
套牌期刊
就是说,本来是一个期刊的,结果这个期刊呢,用同一个刊号又印刷出版了另外一个期刊,这个另外出版的期刊就是名副其实的假期刊了。比如,在我还是科研小白的时候,《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还出版一个“理科版”的《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刊号是一样的;《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还出版一个“人文社科版”的《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刊号也是一样的,这些就是典型的套牌期刊。
怎么样,是不是有种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的感觉?这简直就是凶险无比,无比凶险啊。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假期刊和真期刊,究竟该如何分辨呢?
关于专刊(特刊)我们刚才说过了,这里说一下增刊和套牌期刊。其实分辨的核心标准是是否被中国知网全文收录。一般而言,增刊和套牌期刊是不会被中国知网收录的,论文发表在这样的期刊上,就算我们拿到样刊了,在评职称、申请学位论文毕业答辩、参加各种学术成果奖项评选……的时候都是不算数的,甚至有可能被认定为学术造假——是啊,假期刊啊,这可以说是很严重的学术造假。
然而,我不得不说,在这个问题上也是存在特例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这么丰富多彩……因为有的增刊和套牌期刊也会被中国知网全文收录的,然后在刊期那里加一个“S”标识(不知是不是“傻”的意思),比如双月刊,正刊是第1-6期,然后后面还有第S1期,第S2期……加S的,这就是增刊。甚至还有更狠的,我见过某个套牌期刊不仅被中国知网全文收录了,而且连这个“S”也都是没有的。
如果一不小心投了假期刊,咋办呢?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要看自己所在单位的人事处、科研处如何认定吧——反正我觉得如果中国知网已经全文收录了,而且连个“S”的标志都不打,其实这种让我们无从分辨的期刊,我们所在单位的相关部门也是很难辨别的,这意味着我们很可能会蒙混过关。可是话说回来,这终究是一个问题,最保险的方法,就是不在这些“假期刊”上发表论文。
因此,建议大家在收到用稿通知的时候,如果感到心里不踏实,就一定要问清楚自己这篇论文会被发表在录用期刊的正刊上,还是专刊(特刊)、增刊或者套牌期刊上。通常情况下,负责任的期刊都会在用稿通知上注明这一点。
转自老踏科研联盟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