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的写作要点
2024/7/15 18:11:24 阅读:255 发布者:
学术论文的“摘要”是论文的一个缩影,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术论文“摘要”同学术论文正文可以说是同样重要的。学术论文“摘要”是指用最简洁、清晰的语言,在客观、真实的前提下,不加修饰地描绘出研究(或论文)的中心议题或研究结论。一般情况下,论文“摘要”出现在论文标题和作者之后,且置于论文“关键词”之前。
摘要的作用
学术论文“摘要”至少有三方面的作用:
一是让读者迅速知“文”全貌,从而决定是否继续阅读,知晓文章是否可为自己所用;
二是在论文检索上为读者、期刊等多方提供便利,在查阅时可迅速通过“摘要”等寻找资料,且摘要多从第三人称视角来写,内容应尽量客观;
三是一篇优质的“摘要”往往能使审稿专家节省审稿时间,提高审稿效率,且为论文的采纳、意见的评估争取更多时间。就目前所接触到的学术论文样本来看,许多论文在“摘要”的规范写作和编排上仍然存在不规范现象。接下来,将针对学术论文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
摘要写作规范要点
第一,我国新闻出版机构及管理部门对学术论文“摘要”和“关键词”的规范编排和写作有一个严格的要求与标准,如日常的学术论文写作和稿件的编排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之文摘编写规则(GB6447-86)的规定。从一些学术论文中可以看到,部分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和编排明显不够规范。部分学术论文的“摘要”偏重研究背景和研究过程的介绍与说明,而对学术论文应该说的研究结论和研究成果避而不谈,没有抓住学术论文“摘要”要求的重点和核心内容,显得喧宾夺主,不得要领。此外,有的学术论文(包括一些已经在期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在“摘要”的表现形式上处理不当。部分学术论文“摘要”应写成报道式的“摘要”,却写成了指示式的“摘要”,从而没有体现出学术论文的真实内容;有的学术论文“摘要”本该是指示式的“摘要”却写成了报道式的“摘要”,结果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文字,却没有表达清楚这篇学术论文所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第二,从学术论文“摘要”的内容来说,若要形成一篇内容详实、质量尚好的“摘要”,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是作者亟待思考的:一是需要明晰课题研究的主旨、缘起、目的,即作者自身需十分清楚“为何要进行此项工作的研究”的原因;二是“摘要”需明确此研究的主要对象、范围、过程以及方法论和成果展示,即回答“怎么做,这么做得到了哪些结论”的问题;三是需谈及研究的价值意义,特别是对社会发展、学术研究有哪些价值,也就是回答进行此项工作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问题。不同的学科及研究在“摘要”部分并非千篇一律、一成不变,其结构会随论文主体内容的变化而变动。一般而言,一篇学术论文“摘要”的内容应尽量写成报道式的“摘要”,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等部分;应尽可能地给审读者提供定性和定量信息,充分反映学术论文创新之处;一般不要求对学术论文作出解释和主观性评论。
第三,一篇优质的学术论文“摘要”应该是客观规范、内容充实、篇幅精炼、结构完整、语言表达流畅、准确的。“摘要”须讲求完整性,应有连贯的结构和完整的内容呈现,从而方便编辑在录入论文时可使用完整“摘要”而非论文节选。“摘要”须讲求准确性,这要求论文表达内容精准,所呈现的量化数据皆应精确,实验成果也应当用真实、准确的数字或语言文字呈现。“摘要”须讲求客观性,这是指“摘要”应对一篇学术论文作最忠实的陈述,在高度概括全文(或研究)内容后浓缩凝练而成,且不加文学修饰和描写工笔,极尽客观地阐述实际情况。“摘要”须讲求简短性,这和“摘要”本身的性质相关,“摘要”本就为论文初始之文,其内容应以全文概括为基础,在概括的基础上用短短几笔勾勒出文章的大致样貌。总体而言,“摘要”在全文中的占比不宜过大。
第四,一篇学术论文的中文“摘要”要求字数一般控制在300字以内。明白易懂的中文“摘要”则要求语言高度凝练,让人一目了然。一篇学术论文的中文“摘要”一般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宜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要使用“本文认为”“作者认为”“本人认为”等第一人称作为主语。切忌将本学科领域中的常识性内容和家喻户晓的知识写入“摘要”中,同时避免将学术论文中的引言部分再次纳入学术论文“摘要”中去。在日常的办刊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的学术论文“摘要”经常出现使用“本文认为”“作者认为”“本人认为”等主观性的表述,未能满足高校文科学报关于学术论文中文“摘要”要“客观地反映学术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的要求。
第五,学术论文中文“摘要”一般只用文字表达,而不用公式、图表、缩略语以及不规范的符号和术语。须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来安排“摘要”的词意表达,应简明扼要,尽量避免使用空泛、含混不清的词语。
英文摘要注意点
第一,英文摘要的时态。英文摘要时态的运用也以简练为佳,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和其它复合时态基本不用。一般现在时用于说明研究目的、叙述研究内容、描述结果、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或讨论等,在叙述结论或建议时,也可使用may, could等助动词。涉及到公认事实、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等,当然也要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用于叙述作者的工作、过去某一时刻的发现、某一研究过程等。
一般过去时也可用于叙述研究内容、描述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但是在写作 过程中如何与一般现在时进行区分呢?一般可遵循以下原则:如果作者的研究结果和结论与前人的结果和结论相同或者相似,或者研究结果可以被某一理论所证明,那么可以使用一般现在时写作;对于其它情况,比如作者的研究结果和结论与前人的结果和结论有不同之处,或者作者试图辩驳某一理论,或者研究内容是新颖的,别人没有相应的研究报道,或者作者进行的是尝试性研究,对研究结果和结论的把握性不大,发表仅仅是为了与同行进行探讨,那么此时最好使用一般过去时写作。
第二,英文摘要的语态。采用何种语态,既要考虑摘要的特点,又要满足表达的需要。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摘要中的谓语动词尽量采用主动语态,因其有助于文字清晰、简洁及表达有力。在指示性摘要中,如果为强调动作承受者,那么还是采用被动语态为好;即使在报道性摘要中,有些情况下被动者无关紧要,也必须用强调的事物做主语。
第三,英文摘要的人称。原来摘要的首句多用第三人称This paper…等开头,现在倾向于采用更简洁的被动语态或原形动词开头。例如:To describe…,To study…,To investigate…,To assess…,To determine…等。写作时最好不用第一人称,以方便文摘刊物的编辑刊用。
转自研究与方法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