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博士生全程只靠自己能否发一篇 SCI?
2024/7/12 11:41:29 阅读:191 发布者: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可以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硕博期间发sci论文的本质是什么?
答案是:一名科研人员的职业化训练。
所谓职业化训练,指的就是在工作过程当中学习工作的规范,标准和制度。一篇论文的完成就是硕士生,博士生所要学习科研的整个流程。发表一篇论文就意味着基本上掌握了这个工作的规范和标准。
就要分两种情况。
有一种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在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的带领之下,很快的熟悉这些工作的规范和标准,然后走一遍流程,自己再走一遍流程。
另外一种不太理想的情况下是,老师傅基本上不想带徒弟,基本上要靠徒弟自己去感悟,这样其实难度就很大了,可能很多年也入不了门。
由于外行很难懂得这些科研上的规范和写文章的规则,因此往往很难踏入学术圈。这是为什么尤其是物理方面,就会有很多的民科。
如果读到这里,还是想靠自己的能力发表一篇SCI论文,那在这里提醒几点。
1. 要自己找好课题的方向。如果课题找的太难,短时间内做不出来结果,是不行的。或者过于容易,但没有创新性,也很难发表出一篇文章。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阅读自己本领域的一些核心期刊,看看这些文章是如何写出来的,这些文章主要解决了哪些问题。然后自己按照这篇文章的思路,重新将这篇文章的结果做出来,也就是复现其他人论文中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当中,会学到很多的内容。等于是给你提供了一份简略的答案,你将这份答案的细节当中补充完整就可以了。
2. 在复现别人结果之后(如果复现不出来,就再换一篇自己感兴趣的),就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找一个类似一点的题目,但不要变化太多,按照类似的步骤导出不一样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可能会发现很多很多的问题。可以将其中的一个细节单独拎出来,并仔细的分析,和其他文章中的结果进行对比,得到本文的主要的结果和本文的特色。得到的这些结果也必须跟其他相关领域的人讨论,否则是很难将创新的地方提炼出来。因此我们很难说一篇文章是自己完成的,我们必须要把自己置于整个学术圈内,要积极的进行讨论,咨询别人的意见,这个过程等于是一个同行评议的过程。因为审稿就是一种同行评议,而跟行业内的人沟通也是必要的。
3. 得到结果并和同行讨论了之后就可以将文章写出来了,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很难在一篇文章当中讲的很清楚。不过总的来说,还是要通过模仿,模仿相似论文当中的表达,但不要照抄。文章的写作一般要经过十几篇sci文章的熏陶,才能够逐渐的得心应手。所以发第一篇文章就不要抱有太多的期待,一般情况下肯定会被审稿人骂的,但是如果能够给一些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也挺好的。
4. 接下来就是选择期刊的问题了,选择期刊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期刊不匹配的话,可能好几年这篇文章都发不出来。如果期刊匹配的话,可能半年就发出来了。当然最好能挂一些大佬的名就可以挂名,这样的话,发文章会更容易一些。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SCI期刊都是这样的。如果是自己投的话,那就要注意,要有充足的耐心去了解审稿人的意思。当然,回复审稿人的意见也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不太容易的事情。但总的来说,千万不要和审稿人争吵,哪怕有直接贴脸的证据,也得委婉表示。
转自投必得学术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