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文献引用的三种形式与六个原则

2024/7/11 18:09:18  阅读:177 发布者:

论文写作需要引用文献,引用了文献就应该标好注释。认真著录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不仅能反映一项研究工作开展的必要性、研究过程的可靠性、研究结论的准确性,而且还反映了作者的科研道德和水平。下面我们将从文献注释的形式、基本原则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文献注释的三种形式

从类型来看,文献注释主要包括论文中的引用、注释,以及论文最后以列表形式展示出来的参考文献等三种形式。从位置上来看,参考文献的位置比较固定,大多列于论文末尾。不管是期刊论文,还是学位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基本是一致的。相比之下,引用和注释是放在论文末尾还是放在论文之中,则比较复杂。具体放在哪里,与论文的类型、期刊的风格密切相关。

对于引用而言,我们一般强调一引一标,即每做一处引用,就要标上一处引用的符号。注释分为两种。一种是解释性的注释,另一种则是引文性的注释,这两种情况的位置有所不同。前者一般不会用一引一标的形式,很多时候会出现多个文献出处、多个引用,但是只标一处。引文性的注释则跟引用非常像,注释很多时候是放在论文里面的,只有极少数的期刊会把注释放在论文后面。

参考文献与引用、注释都不相同,因而,它们之间可以不一一对应。尤其是,大部分参考文献都是非直接引用。国内的学术期刊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目前确实也出现了将引用、注释和参考文献合并处理的趋势。一些期刊已经不再对引用、注释和参考文献做区分了。

尽管在此将三类文献注释分别论述,但造成这种划分的原因,其实跟学科有关。一些偏向历史方向的学科如考古学科、文学史等,它们还是比较强调将注释与引用相区别。而很多综合期刊,尤其是一些偏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则基本上倾向于不区分引用、注释、参考文献,而是统一放到文末。至于学位论文,现在国内比较主流的处理方式,仍然是将它们区分开,即注释还是放在论文中,直接引用有时候也会置于论文之中,同时,在论文末尾会根据文献类别(如图书类、论文类、国内外)列出比较长的参考文献列表。不同的期刊会有不同的形式规范。不同学科上也有不同的传统和形式规范,作者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二、文献注释的基本原则

在文献注释引用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紧密相关性

论文所引用的文献与观点的紧密结合程度,相关度越高越好。对于很多论文而言,所用举例或者引用的文献与论文的关联比较远,这在逻辑上就会显得比较松散。

(二)证明充分性

引用文献主要用于证明、推理论文的观点,如果相关度不高的话,那么证明效力也就会下降,这进而可能导致观点不成立,甚至推翻整篇论文。

(三)时效性

时效性意味着论文的前沿性。一般情况下,论文引用文献的时间最长不要超过十年。如果所用文献都是十年之前的,那么这类研究的重复率往往会很高。从整体上来讲,文献的时效性越强越好,最好都能控制在三五年之内。

(四)分布层次性

这主要指的是文献的高、中、低层次,如C刊文献、中文核心期刊文献、普通期刊的文献等等。一篇论文引用文献要有一定的层次,错落有致。目前,很多编辑部倾向于论文引用高水平文献,但也有期刊对此模棱两可。因此,相比前面几项原则,不同期刊在分布层次性上有所区别,作者在引用文献时可以灵活一点。

(五)类型全面性与平衡性

参考文献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此外还有书籍、网络文献、论文集等多种类型。一篇论文在引用文献时,首先要做到类型全面。这并不是说要出现所有类型,更多的是指不要引用单一类型的文献。比如,一篇论文中没有引用一本图书或者一篇论文,这就是有问题的。同时,还要做到文献类型的平衡性,比如全篇论文二十个文献,只有一个图书文献,这就不够美观。

(六)期刊灵活性

无论是文献引用的层次性,还是全面性、平衡性等,不同期刊的具体要求都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文献引用的具体操作中,应该关注到期刊的灵活性,不要过于较真。

三、总结

文献注释的写作是否准确,格式是否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论文作者的基本功。规范的文献注释可以增加编辑对论文的青睐,因此,作者应该重视文献注释的写作规范。以上内容是对文献注释的形式和基本原则的阐述,希望可以给读者带来启发。

支点学术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