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摘要?
2024/7/11 18:08:38 阅读:199 发布者:
摘要是读者了解论文主题和内容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术期刊编辑决定是否接收文章的重要参考。因此,撰写一个清晰、明确、准确的摘要非常重要。如何撰写一段好的摘要呢?以下内容是对摘要基本要素和摘要写作注意事项的介绍。
一、摘要的基本要素
(一)自然/农业/医学/工程技术科学的论文摘要
自然科学、农业、医学、工程技术科学领域的论文摘要大部分都是报道性摘要和指示性摘要。报道性摘要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过程、结果与结论、创新之处。如图1所示,第一句话写的是研究目的,第二句是研究方法与过程,第三句到第五句是研究结果与结论,最后一句点明了创新性。
指示性摘要只需要围绕论文的研究主题和研究问题来展开论述,不涉及方法与过程、结果与结论。如图2所示,蓝色部分是研究背景,红色部分,即“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大动脉闭塞造成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已获得指南的推荐……不逊于内膜剥脱术”,这是对论文的研究主题和研究问题展开论述。最后一句“当然……尚需进一步研究”是研究不足。
(二)人文科学思辨研究/社会科学的论文摘要
1.定性研究的摘要
人文科学思辨研究/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如果做的是定性研究,则适合缩写性摘要。缩写性摘要像是以第三者旁观的角度做缩写,不可以用第一人称。它一定要有现成的文本作为客体或对象,并对该客观对象进行篇幅、字数上的减少。缩写性摘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问题、问题分析、结论观点、(后果影响/应用价值/对策建议)。如图3,蓝色部分为研究背景、红色部分为研究问题、紫色部分为问题分析、黄色部分为结论观点。
定性研究的摘要还存在一种特殊情况,直接移植自然科学论文摘要,被称为“怪胎型摘要”。这种摘要出现了第一人称或者“本文”,大部分期刊对于这种摘要比较无奈但也可以接受。如图4,示例一摘要中出现了第一人称;如图5,示例二中虽然没出现第一人称,但是它属于主语缺失,这两种都是“怪胎型摘要”,都是有问题的。摘要不能出现第一人称,因为这违背了论文写作的客观性原则(以第三者旁观的角度进行写作)。
2.定量研究的摘要
人文科学思辨研究/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如果做的是定量研究,论文摘要则可以直接移植自然科学的论文摘要类型,写成报道性摘要和指示性摘要的结合体。这种类型注重对应用价值和研究背景的论述。如图6,蓝色部分是研究背景,紫色部分是论文的研究内容,黄色部分是研究结论,红色部分是对策建议。
二、摘要写作注意事项
结合上述不同学科摘要的基本要素,我们总结出在摘要写作中应当注意的“八大事项”。
(1)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应该根据论文的方法和结果的清晰度选择适合的摘要类型。
(2)摘要中避免使用文献。也就是说,摘要中一定不能出现引用。
(3)避免主观评论。摘要应该追求客观性,不能出现主观观点,要注意摘要应该是客观的,不要暴露自己的主观性。
(4)摘要要素的顺序要与正文相对应。换句话说,正文研究内容先出现什么后出现什么,摘要也应该是这样的顺序,前后顺序不能颠倒。
(5)论文的摘要尽量不要超过350字。大部分情况下,摘要的篇幅在300字左右,350字是上限。如果缩小不到300字左右,说明作者的缩写水平还不够。
(6)摘要中是否使用第一人称因类型而异。在是否使用第一人称问题上,国内大部分期刊没有统一的答案,说不清楚是应该出现还是不应该出现,因类型因期刊而异,所以在具体写作上出现或不出现均可。
(7)摘要中不要出现新概念,也不要出现缩略语。具体来讲,摘要中不要出现自己提出的概念,毕竟一个概念的产生是非常复杂、严谨的,不适合我们大多数作者。另外,摘要虽然是论文的高度浓缩,但缩略语可能导致读者尤其并非同一方向的审稿人看不懂,从而影响阅读。因此,摘要中不建议使用缩略语。
(8)一个要素一个句子,一项基本要素体现为一个句子。摘要中尽量不要使用两句话论述一项要素,句子长一些是可以的,要不然读起来会很奇怪。
三、结论
以上内容对摘要进行了相关的介绍。摘要是一篇文章的核心概括,它能够给编辑、审稿人、读者提供一个快速了解文章内容和结论的途径。摘要可以提升论文在编辑、读者、审稿人心中的印象。因此,写一个规范的摘要十分重要。
转自支点学术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