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SCI写作|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正确使用

2024/7/3 10:58:01  阅读:263 发布者:

在进行论文查重的时候,常见降重手段之一经常是把语态进行转换,如主动语态变被动,或被动语态变主动。那么,在学术文章中,我们到底是不是可以随意切换句子的语态呢?

在世界三大医学会之一美国医学会(AMA)的写作风格指南中,指出一般来说,作者应该使用主动语态,除非行为人是未知的,或者兴趣集中在行为的受者上。所以在进行学术文章书写时,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的选择是颇有讲究的,它对于文章的易读性具有重要作用。

认识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掌握语态的正确使用,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两种语态的作用是有根本区别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两种语态的作用是有根本区别的出者, 而被动语态强调的是动作本身或者动作的受者, 例如“The mice inhaled the tobacco-infused aerosol”, 这句话强调的是动作发出者-老鼠, 改成被动语态“The tobacco-infused aerosol was inhaled (by the mice)“, 这句话强调的是动作的受者-(被吸入的) 烟草气溶胶.

从这两种语态呈现的感观上看,被动语态更客观,通常更正式,但句子可能会变得冗长不易阅读,显得很啰嗦;而使用主动语态的句子更精简,也会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因此,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杂志如naturescience在给作者的信息中提示偏好主动语态。

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偏好使用场景

在学术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验方法部分重点强调的是采取的行动(实验方法),这部分明显使用被动语态会更加合适。那么在论文的前言和讨论章节部分就偏向于使用主动语态,一方面强调自己团队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读者阅读起来更来顺畅,毕竟明确、易读性也是杂志社对作者写作的要求之一。

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例句

e.g. General dysfunc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has been suggested at the leukocyte level in both animal and human studies.

更正:Both human and animal studies suggest that diabetics have general immune dysfunction at the leukocyte level.(更顺畅、易理解)

e.g. We used MTT assay for cell viabilitydetermination.

更正:MTT assay was used for cell viability determination.(动作的结果(采取的实验方法)才是本句应该被强调的内容)

写在最后

当你在犹豫到底应该使用主动语态还是被动语态的时候,不妨思考读者想看到的是什么,怎样表达更清晰与精简,也许你就能很快找到答案。

讴瑞编译 Ori Editing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