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揭秘编辑视角下,期刊论文格式不规范的问题

2024/7/3 10:54:33  阅读:88 发布者:

为了编排统一,学术期刊一般会以投稿须知格式要求格式规范投稿约定等形式对本刊稿件格式做出或简或繁的要求,但对比分析后发现,目前期刊论文稿件在摘要、关键词的提取及参考文献的标注等方面仍然存在着提取不合理、标注混乱的状况,增加了编辑编排加工的工作量,也使许多科研工作者莫衷一是,造成了不必要的负担,对期刊办刊质量的提高、学术规范化的实现都有着现实影响。

01

摘要提取不规范

摘要也称提要,是从论文内容中摘录出来的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它要求摘出文章中重要而有新意的主要观点,并给予客观、具体的陈述,应避免用自评性的语句,如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什么问题本文对什么问题提出了个人的独到见解等。编辑界和学界对于学术论文摘要如何提取已经有很多论述,但仍有许多科研人员不能提取出规范恰当的摘要。

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科研人员大都在高校或科研院所培养,侧重的是科研能力、知识体系的建构,但对作为科研素质重要方面的论文撰写规范却不够重视。大学本科生尽管也有毕业论文的要求,但大部分高校都流于形式。到了研究生阶段,一般的硕士、博士生导师也都不会对学生科研规范作出系统要求,因为他们自身就是从现有的科研人才培养模式中走出,对论文的格式规范本身就认识不清,仅有的一些认识也来自于投稿实践,对摘要、关键词的含义、作用及提取的标准和规则模糊不清,因此有的期刊或者不标摘要,或者因轻视而随便摘要,不是泛泛而谈,不着重点,就是用带主观性或情绪化的评论口吻或脱离具体内容的解释来做摘要。篇幅或者太长或者太短。正确的摘要应该根据论文类型、内容和发表方式及写作目的的不同而选择不同写法。

02

关键词提取不恰当

关键词也叫索引词,期刊论文标注关键词的目的是为了使论文可以迅速、准确地在相关数据库中检索到,选择恰当的关键词,有助于论文的检索效率,提高成果的被利用率。同样,由于前述和摘要不规范,不仅初级、中级职称的科研人员会出现关键词提取不当,连一些高职称、高学历的科研人员也很难做好。有的关键词不够关键,用词外延太大,有的甚至将一句话当作关键词;很多论文提取关键词太多或太少,不能很好地起到快速、方便检索的目的。究其原因,还在于研究人员和编辑不知道关键词既可以从论文标题中提取,也可以从摘要或正文中选出,这些词应该是对表达论文主题内容信息有实质意义的词或词组。在期刊论文稿件中,很多作者选词较为随意,经常把标题里的词或短语列出来几个就权当关键词,有的甚至把非主题概念的动词、形容词、助词等都提取为关键词。这种情况在许多经过编辑处理加工付梓印刷出来的期刊中依然普遍存在。

03

参考文献标注混乱

准确、规范地著录参考文献是对其他作者付出的劳动创作成果的肯定和著作权益的保护,也有利于读者对相关文献资料的追踪检索,但目前学术期刊论文在著录参考文献方面仍存在着这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著录项标注不统一或不完整。比如文献类型标志,在抽取的调查样本刊物中,有1家根本不标注文献类型标志,其他标注文献类型标志的又很混乱,留下许多疑问,如会议论文集和论文集标[C]还是[M]、不同类型电子文献该怎么标注、析出文献与原文献的文献类型标志是都标呢还是只标一个、汇编和参考工具两类文献怎么标注、1911年以前出版的古籍怎么标注,这些都存在着前后标准不统一、不同规范相互抵牾的情况。再如期刊文章作参考文献是否必须标注起止页码?在笔者统计的20家期刊中,9家不标注起止页码,另外11家标注起止页码的情况又有不同,有的都标在文后参考文献里,有的不是标起止页码,而是只标注引用页码。另外,普通图书、期刊的卷别或版别,报纸文献的版别,出版社或学位论文责任单位前出版地的标注,电子文献发表或更新日期及引用日期的标注等也都存在不统一之处。

2.项目顺序错误。按照一般规范,文献主要责任者(如作者、主编)应列在参考文献最前面,其他责任者(如辑校者、译者、注者)应置于文献类型标志之后,可常常有稿件将之置于主要责任者之后;另外还有的稿件受作者-出版年制文献标注法影响,把出版年直接置于主要责任者之后的。

3.标点符号标注混乱。参考文献各项目的著录顺序、使用的标点和符号均有检索方面的意义,不能随意标注。许多作者标注两个以上文献责任者时中间应该用却用了,文后参考文献外国人名的姓和名之间不该加下圆点而加了,普通图书出版者与出版年之间应该用却用了号。而在统计的20种期刊中,普通图书出版年与页码间有18家按规范用,但也有2家用了;期刊出版年与期数之间,14家不加6家加,有3家则是标卷号的加,不标卷号的不加。期刊名、文献题名后如标注版别或集(辑)、册信息,大部分用括号界定,也有用冒号隔开,等等,可谓五花八门。

4.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不统一。文后参考文献是文中引述部分的对应标注,然而不仅文后参考文献标注问题多多,文中标注也乱象丛生。比如文中参考文献序号的位置问题,20家期刊中,把序号放在标点符号前的有13家,放在标点符号与下句之间的有7家;序号上标后加页码,有的带字母p,有的不带,有的标为“[1]P1”有的标为“[1](P1)”。再比如一篇文章多次引用同一文献,大部分是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分次标注不同页码,但也有作者每次引用标注不同序号的;单次引用某文献,页码有标文中序号后的,也有标在文后参考文献里的。

04

其他格式著录问题

除了以上格式规范问题外,还有一些令编辑人员感到困惑的问题,比如是文献标识码还是文献标志码(据CAJ-CD B/T 1-2006)?一家采用顺序编码制的期刊是不是不能直接刊发采用作者-出版年制编排的稿件,而必须加以转换?涉及英文著作、报纸、杂志名时,书名是不是必须写成斜体字或者加底线,文章名则加双引号表示?诸种不统一,不胜枚举。

20多年来,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等部门或组织为了办刊更加规范化,与国际通行标准更加接近,在不同年份颁布或印发了一系列规范、标准或规则,如《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简称《数据规范》)、《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简称《编排规范》)、《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期刊编排格式》(GB/T3179-2009),有些标准或规范还经过了多次修订,在笔者统计的20家学术期刊中,除了有一家还采用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文献标注方法(如书籍文献标注为包亚明,《游荡者的权力》,《都市与文化丛刊序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0242页。)外,绝大多数社科期刊都以《数据规范》(CAJ-CD)或《编排规范》为依据编辑排版,但是由于政出多门,对国际标准的理解不同,互相协调不够,宣传不到位,这些规范、标准或规则大同小异。这种小异造成了标准的不统一,再加上有些期刊编辑敬业精神不够,对繁琐而具体的规范缺乏学习并熟悉,不能与时俱进按照最新版本的标准或规范编辑加工或校对,对有些与规范互相抵牾的格式问题不能施展火眼金睛辨识,又造成了不规范格式的谬种流传,自然就会出现上述的种种格式问题。

说完期刊论文格式不规范问题,再来说说编辑审稿时,比较看重的两个方面~

文稿内容的审定

一旦认定稿件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建构起了合理的逻辑序列,且分论点明确而恰当,编辑就应当转而仔细阅读稿件,分析判断其是否以充分必要的论据,严谨合理的论证,清晰有力地阐明了文章的论点。这就是所谓的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论据的充分必要,是指材料是否能完备有力地支撑文章的论点。要做到这一点,论文材料的选择就必须精当。论文在选材时,应该选择他人没有使用或者较少使用的第一手材料,而不应该使用他人反复使用的陈腐的材料,尤其不能使用第二手材料。这是编辑在审稿时,判断论文论据是否恰当的第一个标准。论据的恰当,还体现在论据数量的多寡上,虽然说孤证不立,但这并不意味着论据应该多多益善,而应该以适度为基准,也就是论文所列论据以能证明论文的论点为度。这是编辑在审稿时,判断论文论据是否恰当的第二个标准。编辑采用这样的论据衡量标准审稿,就能有效排除这样几类非优质稿件,比如说全文没有任何材料支撑自己论点的稿件,论文选用论据大多为他人反复使用的稿件,论文所用论据毫无选择的稿件,等等。大抵而言,这几类稿件往往是敷衍成章,缺乏学术论文必要的原创价值的。论据的目的在于以此证明论文的论点,而要想以此有效地证明论文的论点,这就需要在准确使用论据的基础上,合理地由此推导出相应的结论。就论证本身而言,其应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其一是直接,其二是严谨。论据本身能自然导向某一结论,这就是直接;由所用论据能顺势推导出某一结论,这就是严谨。以此为判断标准,就能使编辑在审稿时,能有效排除那些离题万里、逻辑混乱的稿件。

文稿形式的审定

学术论文的形式,包含文字表述与论文格式两部分,其总体要求是得体而规范。得体主要是针对论文文字表述而言的,规范则主要针对论文格式而言。

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其文字表述应该是专业而不卖弄,准确而不含混,简洁而不冗长,层次分明而毫不混乱。专业性是学术论文的基本特点,但学术论文专业性的彰显,不在于概念与术语的堆砌,而在于专业的思考角度与思辨方法。学术论文如果不能谨守这一点,就会很容易导向故作高深与卖弄。这就要求社科学术期刊编辑在审稿时,能够不为浮华的概念与术语所迷惑,直视文字背后潜藏着的思考向度与思辨方法,以准确判断其文字表述是否得体。学术论文文字的准确体现在多个层面,既指概念表述的准确而不含混,也指判断的准确而不夸饰,还指文献引用的精确而无错误。概念表述是否准确,可以从专业角度去衡量;判断是否准确,可以从论述层面结合前后语境去衡量;至于文献引用是否精确,则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综合鉴别。现在部分研究者或缺乏严谨的学术训练,或缺乏严谨的学术态度,或者在引用文献时较为随便,不仔细核对所引文献是否精准无误,或者在引用文献时随意抄录他人所引文献,甚至只是在网络上直接抄录所需文献。后一种情形导致的文献错误问题最大。他人所引文献如果本来就存在错误,再次转引势必导致谬误流传。

刊大师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