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稿件在投出去之前,可以开展如下自评工作:
1)整体文章质量自评;
2)查重自评;
3)写作质量自评;
4)学术规范自评;
5)针对目标期刊的要求。
整体文章质量自评
原创性和新颖性。论文工作相比于已有工作有什么新的东西?比如说,解决了一个不一样的问题、使用了一个改进或新构造的方法、有一些新的发现、给出了新的见解。
确认文章中的每一个部分是否单独一页?确认文章是否标有页码?确认文章的字体、字号以及行间距是否符合要求?
确认文章是否经过英文母语润色?确认文章中是否有致谢和作者贡献?确认文章中是否有利益声明?
投稿前确认是否准备好文章的 Cover letter?投稿前确认是否找到合适的推荐审稿人?
确认是否有存在竞争关系的审稿人需要排除在外?确认是否有相关的基金支持?
最后确认文章中的每一个作者是否都读过文章?是否对文章的情况详细了解?确认每一个作者的邮箱均为常用邮箱?
查重自评
现在无论是核心还是普刊,杂志社对文章的复制率都会进行检测。知网或万方收录的普刊,复制率一般是要求20或30以内,所以在投稿之前,先自己查重并降重,复制率控制到20以内是比较稳妥的。
当然,如果单位或所在省市对复制率有特殊要求,比如要求提交评职或评奖的文章复制率必须10%或5%以内,那肯定还是以单位或省市的要求为降重标准。
写作质量自评
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检查论文的写作质量:
1)标题是否突出论文的中心思想?或者揭示了论文的研究主题或方法(描述型标题)、或者揭示了论文的主要结果或结论(声明型标题)。
2)摘要是否包含了几个主要要素?这些要素是问题、动机、方法、结果和结论。是否突出了最重要的要素?除此之外,摘要是否简明扼要、是否可以独立阅读(即不包含那些需要翻阅全文才能搞明白意思的缩写语、符号和编号等)。
3)引言是否包含了背景、需求、任务和目标?是否交代清楚了问题的来龙去脉、本文整体思路和余下部分的安排? 是否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是否对现有工作进行了合理的介绍并将其与自身的研究问题和内容建立联系?
4)研究方法的介绍是否能让研究结果可以被检验?是否包含足够的细节让其他读者可重复?整体思路是否明确?研究手段和数据处理方法是否交代清楚了?研究步骤是否包含了必要的细节,且按某种逻辑流程介绍?是否对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
5)研究结果的介绍是否明晰?是否进行了合理的归类?是否用客观语言表述?数据图表是否满足规范?是否按标准方式引用和描述图表?
6)对结果是否进行了充分讨论?是否对重要结果进行了解释?是否指出了必要的因果关系?是否分析了与其它结果的关系与区别?是否对结果的重要性和意义进行了交代?是否对假设和控制条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是否形成了新的见解?
学术规范自评
如果一篇论文有陷阱,那么很容易被审稿人和读者发现。应通过陷阱自评来避开陷阱。
检查是否有学术规范陷阱。比如说,是否有文献漏引了?是否过多引用了自己的文献。是否把别的观点表述错了?是否使用了别人的图片而忘记引用?
检查是否有夸大其词的表述。检查一个声明是否有结果或证据支撑。检查对别人工作的批判性介绍中,是否使用的是建设性语言,而不是攻击性语言。论文在投稿过程中,被他人剽窃或者一稿多投等。
一种比较有用的方式是,挑几篇目标期刊上与自己论文方向大致接近的论文,尤其是那些有影响力的学者的论文做参考,看看在如下几个方面他们是如何安排的。
1)在引言中,如何介绍背景?如何引用和归纳别人的工作?如何切入自己主题?
2)如何介绍研究方法?
3)如何呈现与讨论结果?图表的风格与质量是什么?题注有哪些内容?在论文中如何引用、描述与分析图表?
4)各节如何开始?如何结束?
5)摘要包含了什么?结论有什么?
如果自己的草稿看上去与目标期刊上发表的好的论文形式上比较接近,且符合指南的一般性要求,那么就可以初步断定完成了目标期刊的适应性评估。
转自刊大师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