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分区年年变,我发的文章究竟该算几区?
2024/7/2 14:41:00 阅读:1396 发布者:
问题
1. 文章被接受后,期刊从三区掉到四区,我的文章到底算几区?
2. 文章20年被接受,21年见刊,分区究竟是按哪一年的标准?
通常来说,计算文章所属的分区,都是以都是以检索报告上的最新分区为准。这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检索报告在年度分区变更前开具,那么就按上一年的分区标准来计算;反之,如果你的检索报告开具时间晚于最新年度分区变更时间,那么分区就按最新标准计算。
解惑
因此,为了防止文章刚发期刊就掉区的情况发生,我们建议作者要弄清自己的文章目前处于什么状态,然后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
文章被检索,但尚未开具检索报告
我们都知道,检索报告上的分区都是最新的。因此这一情况下的作者要留心期刊影响因子趋势,通过数据分析计算期刊的即时影响因子,然后判断期刊今年是否会掉区,亦或升区。如果是前者,尽量赶在新的分区变更前开具检索报告以免掉区;如果有较大把握期刊分区今年会有跨越提升,则可以缓一缓开具。但通常为了规避风险,我们还是建议作者早开具早安心。
文章尚未被检索
尚未被检索的文章可以先去开具“刊源证明”和“分区证明”。“刊源证明”是为了证明你的期刊被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收录,是SCI期刊,以此侧面说明你的文章也是SCI文章,只是尚未被检索。因为尚未检索,此时,“分区证明”的作用就和上一种情况中的“分区报告”类似,是用来说明你发的刊物是几区的。那么开具的时间也是按上一种情况来判断,当然,最终的结果还是以检索报告为准。
对于想要投稿的作者
需要格外关注以下问题,避免期刊掉区。
一是发表SCI论文匹配期刊时,以最新分区表为准。比如发一区SCI论文,要从最新分区表中筛选一区SCI期刊进行匹配,确定目标期刊。
二是关注SCI期刊影响因子变化,具体可关注SCI分区与影响因子关系。影响因子提高,作者不用担心,不管是按原分区算,还是新分区算,不会带来负面影响。影响因子降低且比较明显,本期刊分区可能不变,也可能从高分区降为低分区,作者不要轻易选择,可以选择其他相对稳定的期刊,有足够时间的话,还可以等一等最新分区表发布。
转自麦德辑学术编译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