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稿人眼中,一般论文的新颖度(novelty)分为四个级别:一级是几乎无新颖度,二级是有新颖度但是不足,三级是新颖文,四级是开拓性的课题(新颖性很强)。通常情况下,审稿人对论文新颖性的要求与期刊的影响力成正比。如果是一篇3-4区杂志的文章,那审稿人通常是不会在新颖性上太过看重,反之则是新颖性的占比越来越高,因此各位小伙伴在投稿前先要考虑一下自己论文的新颖度与期刊的匹配度。
本文将带您具体了解一下四种新颖度的基本情况,让您对自己的论文新颖度心中有数,以便选择合适的投稿期刊。此外,最后还有提升论文新颖度的锦囊哦,不要错过。
1级
这种情况基本上算是在重复别人的结果了,也就是说论文毫无创意、仅仅把别人的成果拿来照着葫芦画个瓢,特点就是做之前基本已经知道结果了。
比方说完全的重复验证前人实验(这种文章还是有杂志收的,比如scientific reports),比如说别人画个孙悟空你画个孙悟饭式的课题(像之前发表的石墨烯加鸟屎的文章,就是讽刺这种现象)。如果说前者还算是重复检验了前人成果,后者就显得特别地“为了发文章而发文章”。
一般所说的水文章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这类课题新颖度是非常少的,通常来说是用来凑数/保毕业/赶毕业/实在没条件做好课题也冒不起险的情况下产生的,对科学的推动作用非常有限。事实上这种文章在SCI里面占了大多数。
2级
这种文章通常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在课题本身上不是纯粹的水文章,也不是做之前就一定能知道结果(就算知道了做出来的数据也不一定跟预期结果相符)。
比如说别人画了孙悟空,这个起码画了个孙悟空祖孙三代全家福,再比如说虽然都是做石墨烯加杂质催化率有什么变化,这个好歹深入探讨了一下为啥有这些变化,涉及哪些化学反应,加了金属元素的变化是不是跟非金属元素一样等等。
虽然说创新性不是那么强,好歹也算是产生了一些新知识,也能给读者一些启发(而不是像1那样读者看完摘要可以不用往下看了)而去产生一些衍生课题。
这类文章如果工作做得够好,论证逻辑够严密,还是可以发顶刊甚至更高的。像1-2级创新程度的文章往往占了90%左右。
3级
这种文章通常在本领域的某个具体方向上有了新的突破。一般来说这种课题往往是第一个画孙悟空的那个,多多少少带有相当程度的前瞻性了。就比如做纳米酶的,第一个发明ROS清除纳米酶的人,是配得上3级创新的。
这类文章相当于是开辟了一个新的子方向,可以给读者很大启发(也会被大量读者模仿产生1-2级创新度文章)。通常情况下这类文章除非数据严重缺乏/论证逻辑存在硬伤,都是可以发很好的杂志的。这类论文占了9%左右。
4级
这种文章可以说是直接开辟本领域一个新的方向。要说类比,等同是画了个七龙珠出来,创新性毫无疑问是独占鳌头一路绝尘。比如在纳米材料方面,第一个想到做纳米酶并且吃螃蟹成功的人,就可以算是4级创新者了。
这类文章相当于是开辟了一个大方向,可以让读者恍然大悟“我去,还可以这么做啊”并且立即投入到新的大方向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开辟了一个新时代。这类论文只占1%左右,并且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精品。
巧妙提高新颖性
了解了新颖性的评级,我们再来讨论一下该如何提高课题/文章的新颖性。一般来说除非是新入实验室的小白练手课题/强行完成毕业要求的课题,极其不推荐1级别课题的。但是往往这类是最多的,原因就是课题的新颖性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很多人往往苦恼于想不出来好课题,像这种“举一反三“式的课题是最容易被人想出来的(比如你拿到一个已知的肠癌抗癌药物,手上有胃癌细胞系,于是拿这个细胞系再发一篇,实验设计都完全照着抄),像3级跟4级往往是灵光一闪才能出现,并且很多时候是可遇而不可求。
像那句著名的”天才是1%的灵感和99%的努力,而1%的灵感的作用大于99%的努力“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灵感,那么至少要做到2级创新,至少不要在别人验证X+1=Y的情况下再去发一篇文章证明5+1=6;好歹多挖掘一点这个药物抗胃癌的深层机理,又或者看了3级论文的指引开发出来更好功能的纳米酶等等。
除此之外,不要随意忽略/抛弃自己的结果,不要因为这个结果跟预期不符就武断的觉得自己做错了。很多强创新论文恰恰是因为做出了跟预期相反的结果,最后找到了解释,就变成了重大发现。
要始终记得,一切结果只要是通过正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工具获得的,并且通过了重复检验,就是好结果。如果它与预期不符,那么就说明过去的理论不对/不完善,而你需要做的则是如何通过进一步实验来解释这个现象发生的本质,有的时候推翻前人结论也非常正常。而如果这个时候你就是简简单单认为”我没做对“把结果扔一边不看不想,那么就无形中错过了一个3-4级创新课题。
转自英论阁Enago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