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h editor后送审可能有的2种状态(Decision Letter Being Prepared或Reviewers invited):
总结提示语:Ⅰ)Decision Letter Being Prepared 就是编辑没找审稿人就自己决定了,一般而言此时很危险。一可能是英文太差,需要语言润色。 二可能是内容太差。 除非被大牛们直接接收。
Ⅱ)Reviewer(s) invited 找到审稿人了,就开始审稿。
5. Under review 此过程的等待较为漫长。当然之前各步骤也可能很慢,要看编辑的处理情况。
总结提示语: 这个过程也不要轻易催稿,一般都是已邀请审稿人和已送审等过程中。如果被邀请审稿人不想审,就会decline,编辑会重新邀请别的审稿人。我之前一篇SCI投inflammation research 初审就用了四个半月,而且还是中途催稿两次。之后小修两次,不符审稿人口味,8个月杯具了,那时心情万分沉重难受。
6. 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 表示审稿意见已经返回给编辑。
总结提示语:这个状态大多情况下不会持续太久,几小时到几天为多,基本上根据最初投稿后分配的稿件编号数量可以预测到这个过程的处理时间。稍安勿躁,安心等待吧。
7. Evaluating Recommendation 评估审稿人的意见,随后你将收到编辑给你的decision。
8. Decision in process 等待稿件处理意见。
总结提示语:这时候应该全部审稿人意见回来了,编辑开始斟酌意见、处理稿件。有的稿子评价都很好,一般都很快就决定accept或者小修;有的稿件审稿评价均很差,则无一例外会reject;
值得重视的是:相当一部分情况是等待时间一周以上的,多是由于审稿人意见不统一,有好有坏,这时候编辑可能会自己决定此文章的命运,可能充分尊重审稿人意见而拒稿(这种情况处理也很快的),可能编委会讨论决定是再修(major revision可能性较大,否则就直接Reject),也可能会找一位审稿人。这时要根据不同的状态而出现等待时间不一了。
9. 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 小修或大修。至此问题一般不会太大,充分尊重审稿人和编辑的意见。
总结提示语:能有条件就尽量补实验,是在不行就认真考虑理由申辩,但谦虚谨慎的语气必不可少。毕竟大修的也存在一定的拒稿率,而小修的绝大多数是能够最后搞定的。
10. 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 又开始了一个循环。
11. Accepted 接受(这是最开心的时候了)。
目前需要做的事有:
1).享受accept后的小幸福和快乐
2).了解稿件接受后期的其他相关问题主要有:作者信息和地址的准确性、版权转让、校样proof、单行本、版面费等。注意了解本帖之(六) “稿件接受后期的其他相关问题 ”内容。
3).动态关注邮箱情况,注意查收邮件,编辑会要求尽快完善copyright transfer agreement的,后面的工作就会转给出版商了。清样proof的时间不定,短的一两周,长的半年都有,但一般情况下都是4~6周左右。后面还会陆续提及版面费(若你所投期刊免版面费除外)、彩图费、单行本等问题。
12.reject
总结提示语:这里就不必多说了。对于我们广大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而言,绝大多数人是有着杯具经历的,那种心情大多体会过,一定要振奋精神。希望大家整理好心情,重新上路。
13.其他相对少见的、or细分的状态:
Initial QC Started: QC=quality control, Initial QC Started就是说编辑刚开始初审,还没有提交给审稿人。
这个是编辑部会有个对文章格式、附图等的检查,等着就行了。如果有问题他们会联系你的,关注邮箱或系统吧。
pending
如投稿后editor assigment pending 等待责任编辑处理。
审稿后decision pending 目前已外审结束,等待编辑决定(写评论意见ing)。
转自立文悉通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