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谈一谈一件看似作用微乎其微,却是让许多写作新手不知如何处理的事。当你将冥思苦想出的文章投给精挑细选的期刊时,你可能会有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内心是极其煎熬的,苦苦等待对方的回复和意见。突然有一天,邮箱蹦出了你期盼已久的邮件,打开一看却算不上是好消息:好几页都是来自评审的意见,很多还似乎还是在找茬。你感到很气馁,很烦闷,甚至想在回信中对编辑评审冷嘲热讽一番。
这样的场景你是否熟悉呢?
如果你本着务实的态度看待期刊的裁决以及同行审阅意见,事情可能就会大不一样。
你可能害怕收到这样要求你对文章进行重大修改的意见,毕竟没有人愿意重做那些已经煞费苦心的东西。但不要轻易想着放弃,在发表文章的这条路上,你已经走出了很远,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
那遇到这种情况,到底应该怎么回复呢?
如果我这样写:
Dear reviewers,
You are absolutely wrong; my study is the best. Your questions are making nonsense.
I am the best…
This is clearly not the right way of doing it.
你可能已经哈哈大笑了,谁会这样回复审稿人呢?别笑的太早,其实我们很多人就是这样做的。这是因为审稿人对一篇论文的评论有时不太礼貌,会使得提交作者同样粗鲁的去回答审稿人意见。如果你出现了这种想表达不满情绪的时候,你应该做的是休息一下,等一等,调整一下心态。看到这样的评论,受点刺激是很自然的反应,所以这时候更要花点时间仔细地,客观地阅读评论,以确保你清楚地理解了审稿人在关注什么。
在你真正回应这些评论之前,你需要知道回应同行评审意见的两条规则。
第一条规则,如果你确实讨厌并且不同意审阅人的意见,你先要找到哪怕一点点你同意的地方,并且从这一点入手(寻求共性)。
比如说,如果审阅人误会了你的意思,那么很可能是由于你自己没有说清楚,让对方造成了误解。(所以,读者也会有可能造成同样的误解,那么这个有可能就是你的问题了)。这个时候你可以说:“We agree with the reviewer that this was poorly described. What we meant was… ” “我们同意审阅人的意见,在这一点上确实描述的不够确切,我们真正的意图是。。。”
如果你想在文章中加入大篇幅来补充说明,那么在回复中复制出来你要添加的这一部分:“We added the following paragraph to the methods: ” “我们需要将下面一段话添加到Methods部分。。。”
如果你需要更改一个图表,那么将更改的这个图表也反应在回复中。
不要怕你的回复会变的很长,越长越好,越仔细越好啊。
第二条规则,是你一定要在手稿中作一些修改,并明确地陈述了你做了什么。当你认为没有必要改变的时候,最简单的说法就是:“we have added a clarification on this point to the Discussion.” “我们已经在这一点上增加了对讨论的澄清。”
理解了这些之后,你就可以开始起草你的回复了。这个回复可以说是一封给编辑的信,在信中,首先说明你是哪一篇文章的作者,这可以通过文章的提交编号和文章标题来确认(我想编辑们看的文章太多,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你是为哪篇文章做出的回应)。接下来,感谢审稿人所做的努力,并且指出,作者相信,由于审稿人的努力,这篇论文得到了改进,对读者更有帮助。
接着,回复信要明确我们按照审稿人的意见逐点回复,并且将改写后文章哪里出现了变化做出一些概括的描述。
当你准备逐点回复的时候,最好按照顺序给那些审阅意见编号,比如“Reviewer 1”对应“Comment 1”。这样做的好处是将为编辑和审阅人一个清晰的条理化的框架,让他们看到你做了一些什么。这里要注意,涵盖每一条审阅意见并作出相应回复是非常必要的。
提供理由充分的辩论:如果你不同意审阅人的意见,那你就要大声说出来。当然,不能简简单单的说我就是不同意,而是要尽可能的提供一些必要的细节来帮助审阅人理解你的观点。必要的时候,引用一些已经发表的研究来支撑你的观点。
注重细节:细节对于解释你的观点十分重要。比如,审阅人要求你包含或者解读一下你的数据,你可以描述一下你做过的试验,得出的结果,并且注明你在文章的哪里添加了这些信息。或者,考虑更为周全的话,将你按照审阅人意见添加或者修改的内容原封不动的copy在回复信里,这样一来,省去了他们来回翻文档的麻烦。
审阅人会提出各种类型的建议,从调整句式到修改整段内容。偶尔也会要求提供很多的补充数据甚至要求再增加一页多的文字。如果建议的改动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并且你同意他们的意见,最好先详细计算这样会不会超过文章篇幅的限制。有了这些详细的回应评论意见的技巧,你现在肯定能够更自信地处理同行评审的过程了。
再次提醒,注意语气:记住,审阅人在评判你的工作,并非你这个人。不要让你的回复带有任何负面情绪的东西。如果你不同意审阅人的观点,那么你要诚实的并且礼貌的表达出来,运用理性的科学的解释,引经据典来支持你的观点(有理有力有节)。而且,来自同行评议者的评论往往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来提高稿件的质量。充分的吸取这些意见,将极大提升文章被接收的可能性,即使不是你投的这个期刊,也可能是其他期刊。
尊重审阅人的工作:通常,同行审阅人不计报酬的花费自己的时间来审阅文章,只是为了帮助作者的研究得到一定的进步。事实上,长长的意见清单意味着审阅人花费了大量时间来评估你的研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所以一定要感谢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好好利用这些建议。
那你一定会问,同行审阅人都是对的吗?通常,审阅人都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意见都要吸收,而是要结合他们各自的优势来评估他们的意见。不要为了同意审稿人而同意他所有的意见,也不要错误的以为期刊编辑期望你吸取所有审阅人的意见。最终,你要为自己的文章负责,毕竟是你要对自己的研究和学术声誉负责。
还有一些时候,你会收到来自不同审稿人意见相反的反馈:有人认为你的方法得当,而有人则不太满意。不同人的意见有所出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是截然相反的观点就会令人困惑。那么这时你要看看你更加同意谁的观点,并且向编辑详细说明你的决定。或者,你可以要求编辑再为你提供第三个意见。最终,杂志编辑的工作就包括了如何处理冲突,在这种时候做出决定。
总之,这都是发表文章的必经历程,放松啦。
最后送个例子供你参考。
Example:
Dear Editor:
I am pleased to resubmit for publication the revised version of “your submission number” “your manuscript title”. I appreciated the constructive criticisms of the Associate Editor (if this is tore) and the reviewers. I have addressed each of their concerns as outlined below.
A short overview of what is the main changes…
Answer comments points by points.
转自医迈通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