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写作 | 引言“三步曲”
2024/6/11 9:30:40 阅读:64 发布者:
万事开头难。一篇好的文章,必定包含一个逻辑严谨、内容清晰的引言(Introduction)。引言可为读者提供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等内容,吸引读者阅读本文。因此,引言通常是读者最容易读懂的部分,也是作者字斟句酌的智慧结晶。但万变不离其宗,一篇好的引言通常要介绍好背景知识、认识差距和研究目标这“三步曲”。
结构:“漏斗形”
1. 已知的——背景知识。从熟悉到陌生,从宽泛到具体,从共相到殊相,从一般性的大背景快速收缩到具体相关的小背景。这一过程需要有足够的信息密度,避免空话。
空话举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
2.未知的——认知差距。现有的研究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未知信息需要揭示?这一部分有时需要总结并评论前人工作的不足之处,以强调自己的研究创新,但建议避免攻击性太强的批判。
批判举例:“failed to”,“made the mistake of”,“used improper method”,“findings on A are controversial ”,“We do not agree with A”。
3.空白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的。根据现有的背景知识和认知差距,有依据地提出清晰合理的科学假设(Hypothesis),概括出与文章内容吻合的研究目标(Objectives),并凝练出本研究的科学意义。在行文过程中,要(谦卑地)站在巨人的肩上,不要(轻狂地)踩在他人的身上。
夸大举例:“This study first reports”,“fill the gaps”,“using the novel method”,“important findings”等。
引言结构
内容:精准投放
Introduction should be a logical story using the most relevant literature, but not get lost in reviewing background information
写好引言需要充足的文献阅读。在大量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经过语言和逻辑的精心组织,将所要研究的故事“讲”给读者,而不是简单地全盘“罗列”现有研究。建议:
引用“最重要的”文献(相关性、权威性、时效性、易获取性);
避免不恰当的大量自引,但也无需刻意回避引用;
解释或定义专业术语或缩写词,以帮助编辑、审稿人、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转自土壤与环境健康SEH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