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何做好学术论文写作的选题

2024/6/5 15:19:32  阅读:90 发布者:

创作规范当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选题。关于选题,我们要考虑到以下四点:

第一,要坚持学术性和理论性。

什么叫做学术可能也是一个学术问题,但是可以明确的一点就是学术是相对于政治而言的,在现阶段,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有的时候往往不容易分得清。对于我们做研究来说,对于明显属于政治问题的不要去碰它。另外,在批评别人的时候也不要把学术问题上升到政治的角度,因为给别人扣上一个政治的帽子是十分可怕的。所谓理论性是相对于实务或者对策性研究而言的,如何坚持理论性呢?一个就是运用现有的理论去研究现实中间的问题,或者针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抽象出某种理论,或者对既有的理论给予修正促进理论的发展,这就叫做坚持学术性和理论性。我们做研究如果不坚持学术性和理论性的话,就算不上是学术研究。

第二,选题要有学术价值。

不管选什么样的题目都要考虑它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或者是理论意义或者是实践意义。人大的杨立新教授去年指导的一篇博士论文是对《佟柔教授法学思想的研究》,这个选题很有意义,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国家对法律学术史的研究基本上不受重视。因此,我们不太重视学术史的研究状况应该改变,在《佟柔教授法学思想的研究》中介绍了民法与经济法的争论等等,这对了解那一段的情况是很有帮助的。当然,选好题目对很多人来说不太容易,对此梁慧星教授专门写了一篇论文,杨立新教授和张新宝教授曾经都做过报告,大家可以查阅一下。我觉得在确定选题的时候必须要对已有的研究成果有全面的了解,并且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评价,了解他人已经取得了那些成果,还存在哪些不足等等,在这中间发现既有成果中间的不足也就是发现问题可能是最为主要的。很多同学在写文章的时候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自己找出一个命题看看别人研究的都很好,所以这种前期工作一定要找出别人的成果中间还有哪些不足,这是最主要的。

第三,选题时还有几种因素需要注意。

一个是兴趣,我觉得做学问是天底下最苦的一种差事,有诗句形容的特别的真实,就是青灯孤影板凳冷,不知窗外几更天。除了几个别的学者,比如王利明教授、杨立新教授可能把学问当做娱乐以外,绝大多数人写东西都是被逼无奈,因此如果对准备做的这个题目没有兴趣,真是象被赶上架子的鸭子一样,难受得呱呱叫了!第二个需要考虑的就是抽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强的人可以选择理论性比较强的题目,如果自己这方面没有自信,那就选制度研究类的题目,相对来说比较实一些。第三个需要考虑的是资料,资料好不好找,充分不充分,以及对问题的了解程度。第四个要考虑外语水平,特别是做比较研究需要比较好的外语水平,有的时候甚至需要几门外语。

最后,在以上基础之上,在选题的时候可以考虑以下的问题了:

首先是选大题目还是选小题目。所谓大题目就是宏观性的题目,比如说论法治、论诚实信用原则、论和谐社会的法律调整等等。所谓小题目就是针对微观问题进行研究,比如代为继承、实行证据等等,这是很小的问题,但是也能做出来学问。大题目当然它的价值很高,但是写起来不容易,它需要比较广博的知识和理论功底,还需要掌握很丰富的素材,还要有很高的驾驭能力。微观性的题目比较容易写透,但是可以发挥的余地比较小,它的理论性可能也不会太强,显示不出来水平,不过小题目也可以做出来大文章。比较好写的题目可能是中等题目,研究一个具体的法律制度,写这样的题目可以发挥出来的余地相对比较大,你可以偏向理论也可以偏向实务,偏向理论的时候也不至于太空泛,偏向实务的时候也不至于沦落到就事论事。其次,这样的问题可能涉及的方面比较多,可以面面俱到,也可以选择其中的某些方面重点论述。第三,这样的问题往往别人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这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也可以作为评判的靶子。当然,各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有的人喜欢写比较恢宏的问题,比如梁慧星教授写出来的文章就有一种气势,崔建远教授写出来的问题很具体、很深入,这就是写文章的风格不同。另外,写文章是为了发表,大题目的篇幅肯定要写的多一些,小题目不可能写的太长,我们不同的杂志对文章的篇幅要求也不同。因此,可以写一些小的题目也可以写一些大的题目。

其次是实和虚。所谓实就是研究实际问题的题目,做这样的题目的目的在于解决社会生活中间的某一个具体问题。所谓虚就是研究抽象理论的题目。研究实际问题的文章素材丰富,针对性比较强,有的时候不需要很高深的理论作为支撑,写起来也比较容易;不好的方面就是,这样形式的成果有的时候生命力不会太长久,而且这类问题大家都比较熟悉容易被人挑出毛病,也就是说,你的结论别人不一定会接受。研究抽象理论问题的文章可能写起来不大容易,而且尺度不容易把握,写的太深了看起来有点象玄学一样。这类文章适合抽象思维比较强或者本科读哲学的人来写,可能写起来会轻松一些。

再次是冷和热。所谓冷指的就是冷门,别人不关注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别人不去研究肯定是有原因的,或者认为没有研究的太大价值,或者是认为做起来太难,所以就不去涉足它。如果选中了有价值的问题坚持不懈的做下去,针对这些冷的题目去做研究,一定能够有所成就。所谓热就是热点问题,社会上、媒体上有了什么新鲜事,别人一炒作,马上跟着炒。跟着热点问题做研究的好处就是这些热点问题往往反映社会上的某一些比较敏感的或者比较重大的事项,对推动我国的法制建设有着相当的意义,但是问题在于你的观点一定要新、要与众不同,而且你的声音有可能会被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中,这个时候大家都在炒做这个问题,你的声音就会显得很微弱;还有就是有的问题炒了一段时间以后无声无息了,回头想一想,当时讨论这个问题有什么价值呢?但是我觉得,大家不妨拿热点问题写一些小文章,作为练笔的一种方式,因为老是不写文章手会生的。当然,最高的境界就是自己制造热点,让别人跟着你炒作,这需要很敏锐的洞察力,把握问题的能力,而且要有炒作的技巧。

最后是新和旧。所谓新问题指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的新的社会现象,有的时候也被称之为前沿问题。所谓旧就是老掉牙的,别人已经做了大量研究的问题。比较起来,新问题的研究比较容易一些,别人说的少,甚至没有说,你怎么说都是一家之言,即使后来被作为评判对象,将来在学术史上也算有个地位,将来会出现张说、王说、这也是一种观点。但是对于旧的问题要想做出成就就难一些,应当承认前人或者外国人他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可能比我们差不到哪去,所以很多问题我们能够想到他们也会想到,但是这也并不是这样的问题没有办法进行研究了,受到时代的局限,受到社会环境的局限,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局限,还要方法论的局限,原来定论性的东西现在可能不太适合了,或者不适合我们中国现在的这种社会需要,暴露出来一些问题,我们正好去修正它、填补它。如果我们利用了新的资料,采用了新的方法,从新的角度加以论证,这也可以做出来很好的成果,如果不是这样,我们最好不要去动它。

对于如何选题,人大的杨立新教授还提出来一个夹空法,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它这种方法是在一个学科内比较接近的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分别都有人研究了,但是中间交叉这块内容没有人去进行研究,这块和两边都有一些联系,但是又有所不同,采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就是要查找出来这种夹空。

国联学术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