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要知道的关于sci的术语?
2024/6/3 15:44:08 阅读:98 发布者:
1、期刊及其分类
(1)什么是期刊?
期刊,是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图书。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国内统一刊号”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CN号”,它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分配给连续出版物的代号。“国际刊号”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ISSN号”,我国大部分期刊都配有“ISSN号”。
(2)CN与ISSN类刊物
所谓CN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母,通常被称之为CN类刊物。
所谓ISSN类刊物,是指国际连续出版物(期刊、杂志、报纸等)。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是根据国际标准ISO3297制定的连续出版物国际标准编码,其目的是使世界上每一种不同题名、不同版本的连续出版物都有一个国际性的唯一代码标识。该类刊物的刊号前标注有ISSN字母。
ISSN由设在法国巴黎的国际ISDS中心管理。一些不在国内发行的刊物通常没有CN刊号,但会有ISSN刊号。部分重要的国际学术刊物,通常只有ISSN刊号,却没有CN刊号。也就是说CN刊号是中国的发行通行证。
2、期刊按出版周期分
旬刊(10天)、半月刊(15天)、月刊(30天)、双月刊(2个月)、季刊(1个季度,即3个月)、半年刊(6个月); 年刊(1年)。
3、什么是期刊的影响因子?
今年的6月28日,科睿唯安官方网站对外发布了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2023数据,其中包括期刊的分区、影响因子、排名等重要数据。
其中影响因子计算公式为:
(1)分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所有论文被引用次数的总和。引文来源为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包括SCIE、SSCI、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会议论文引文索引(CPCI)、图书引文索引(BKCI)和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ESCI)。
(2)分母: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中的“研究论文”(Article)和“综述”(Review)。通常不被引用的文献类型,如通信(Correspondence)或编辑材料(Editorial material)则不计入影响因子分母。
(3)计算公式:该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当年的被引用次数除以该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而得到的比值。例如该期刊2022年度的影响因子=该刊2020年和2021年发表的文章(包括Articles和Reviews)在2022年度被引用的次数总和/2020年和2021年发表的文章数。
4、什么是SCI分区?
期刊的F每年不断浮动,把F定值作为学术评价指标不适合,而且不同学科领域期刊的影响因子差异很大,于是,把同一学科领域的期刊,按IF大到小排序后,划分入不同区域。
期刊分区影响较为广泛的有两种:
(1)科睿唯安公司制定的分区
每年出版JCR(《期刊引用报告》),简称JCR分区,按当期(1年)的I进行分区,平均分为4个区,Q1-Q4每区25%。
JCR分区是把某一个学科的所有期刊的上一年的影响因子按降序排列,然后进行等分,分为四个区按其影响因子值从高到低排序。
若一期刊的影响因子属于前1/4则将其划分到分区Q1,若一期刊的影响因子属于接下来的1/4区间则将其划分到分区Q2,Q3和Q4的含义类似。
Q1、Q2、Q3和Q4又被称为一区、二区、三区和四区。
(2)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制定的分区
简称中科院分区,按刊物前3年F平均值进行分区,1区-4区分别为前5%、6%-20%、21%-50%、后50%。
这两种分区方式均基于 SCI 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基础之上进行分区的,国内大部分的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科研业绩奖励、职称评审等,均按照中科院分区进行加权计算。
转自论文小指南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