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以下五个套路收集信息,圈定有价值的选题范畴
2024/5/10 18:11:53 阅读:59 发布者:
第一个套路:习惯性收集和阅读相关政策文本
即使是最纯粹的学术研究,也无可避免地要受到大环境的诸多影响。其中,政策环境是学术期刊编辑们尤为关注的。特别是教育领域的各种研究,往往与各种教育政策的变迁紧密相关。因此,及时跟踪本领域以及相关领域的政策动向,收集并且阅读这些政策文本,关注权威性的政策解读,从中发掘有可能策划选题的落脚点。
不同领域的政策文本及权威解读可能有不同的官方发布途径。如果你也想养成及时收集和阅读政策文本的习惯,一定要寻找可靠的发布途径,如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新华网,等等。
第二个套路:有选择地参加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学术活动
以线上或者线下形式开展的各种学术会议、学术论坛、研讨会是各个学科领域学术交流的常用方式。学术期刊编辑从人行的第一天起,就会积极关注这些学术活动信息,积极参加本领域的各类学术活动,及时更新自己对学术前沿的认知。
这些学术活动的信息通常在网上就能找到。一般来说,经常举办学术活动的机构会主动将相关信息广而告之,而本学科研究者、学习者集结的微信群里也经常会有人热心分享各类学术活动的消息。
第三个套路:系统地开展有目的的文献检索和文献阅读
在了解相关政策变动并参加过一些学术活动之后,学术期刊编辑并不会止步于此。他们通常还要根据从政策文本阅读和学术活动交流中收集到的信息,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文献检索,并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精读或泛读,从而进一步聚焦可能蕴含学术价值的选题范畴。文献检索和阅读的目的越明确,精读和泛读后的收获就会越大。
第四个套路:不定期咨询领域内的专家、学者
前面三个套路足够帮助学术期刊编辑确定一个宽泛的选题范畴,但这可能还不够。学术期刊编辑还经常带着疑问,去向领域内专注于不同研究方向和研究主题的专家、学者请教,以期进一步发掘更有价值、更聚焦的选题范畴。
咨询专家、学者时,请务必带着自己认真准备好的问题,和他们展开具体的讨论,这样会更有效率,也更能节约大家的时间。
第五个套路:和过往作者或潜在作者保持经常性沟通
学术期刊编辑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与已经在期刊上发表过文章的过往作者,以及未来可能发表文章的潜在作者打交道。在这个日常性的沟通过程中,他们不光会与作者沟通投稿、审稿、发表的事情,还经常会就作者正在开展的研究做一点讨论,期待从中捕捉到有价值的选题范畴。
转自小班论文助手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