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审稿人建议接收的文章,期刊编辑却最终拒稿?
2024/5/10 14:31:45 阅读:61 发布者: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文章是否能被期刊接收,最终作出决定的并不是审稿人,而是期刊编辑。如果一篇审稿人建议接收的文章却被期刊编辑最终拒稿,那么可能存在这样几种情况。
1. 期刊收到相似主题的稿件。如果在相似时间段内存在类似主题的论文,期刊编辑会将这两篇论文都送交审稿专家进行审稿,在收到审稿意见后,编辑会作出自己的判断,一般会在两篇论文中挑选出一篇更加符合期刊定位的文章进行发表,另外一篇自然就会被拒稿。或者,期刊编辑了解到有一篇类似的论文将在不久的将来发表,即使是发表在不同的期刊上,那也会降低目前稿件的发表价值,这也可能会导致拒稿,主要还是看期刊编辑的选择。
2. 期刊收到的稿件太多或者期刊缺乏某一类稿件。如果期刊收到的投稿远超出期刊需要发表的数量,那么稿件很可能会被拒绝。但如果期刊目前刚好缺某一类的研究,作者的文章主题又与之相关,并且学术质量符合期刊要求的话,期刊编辑可能会建议作者对文章进行一定的修改,修改后再次投稿。
3. 学术质量不符合期刊要求。收到审稿人意见后,期刊编辑在阅读审稿人意见时发现了一些比较影响研究学术质量的“致命”问题。即使审稿人没有提出,但是如果期刊编辑觉得作者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一般编辑就会作出拒稿决定。
如果出现审稿人建议接收的文章,期刊编辑却最终拒稿这种情况时,作者可以及时申诉,表达你对最终决议的不解,礼貌询问编辑是否可以详述拒稿的原因,希望得到反馈以改进稿件。当然,申述必须建立在论文学术质量过硬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合理地对期刊编辑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
申述的过程也需要耗费时间精力,一般情况下,被拒稿后可以直接改投其它期刊。
转自学术进修课堂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