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一年三篇核心
我一年被拒稿九次
为什么,我究竟比别人差在哪里?
明明文献也读了很多,论文也认真写了,还是屡投不中
那是因为别人搞懂了发论文的套路,你却还懵懵懂懂
论文发表过程是复杂的,而且也很容易踩坑,哪个环节没有注意到就会导致论文不能顺利发表。近期很多人咨询小编,新手到底如何发表核心论文,今天就一起来介绍一下发表论文那些事。
这些雷区,你是否踩中?
1. 电子期刊
没有纸质刊物,很多数据库可能会打印纸质刊物,但是不是正规出版
这一类刊物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备案是“连续性电子出版物”,不要相信网上的三天加急出刊,3天就可以便宜出的绝对不是神仙期刊,而是大坑!
2. 国际期刊
只有国际ISSN刊号,没有国内CN刊号
CN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幕,人们习惯称为CN类刊物。CN期刊为我国鉴定期刊真伪唯一标准,凡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的期刊都应具备CN刊号。
3. 特刊、专刊和增刊不是正刊
本身是杂志社自己印刷的,名字、刊号、邮发代号和正刊都是一样的。
国家规定杂志社每月的出版次数,比如月刊,一月只有一期,有的杂志社为了利益、设置特刊、增刊等。
特别说明:以上四种期刊在职称评定时,是无法加分的!
4. 套刊是假刊
普刊的假刊,一般套的都是总署备案可查的刊物。
很多作者被拒稿的原因并不是文章质量差,有的是因为文稿与期刊的收稿方向不符合,有的是字符数要求相差太多……
因此,投稿要对路。
每个刊物都有自己的办刊方针以及刊文方向。
在投稿之前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首先要了解刊物的发文方向,如果刊物是社科类的期刊,那么你发数学、物理、生物这些就有点不太合适了。
其次还要了解刊物的出版周期,出版周期有双月刊、季刊、月刊……有的作者可能认为出版周期是小事,是编辑部的事情,跟我们投稿有什么关系呢?
这样想就打错特错了,出版周期越长说明文章见刊的时间越长,文章的录用率可能会更低一些,如果是评职称用的话,一定要参考一下出版周期,这决定了你的准备时间。
再次,了解刊物的栏目。
栏目决定了刊物的发文方向,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栏目是固定不变的。
那么你在发文章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栏目去投稿了,比较有针对性。
二、栏目是变动的。
比如说今年是建国七十周年,大部分刊物会出建国的专栏,你可以根据这个栏目进行专项写稿。
变动的栏目一般都在年初的时候再刊物上做一个预告,如果你有意向投稿,一定要去关注一下,避免写出来的稿件与刊物方向不符,导致退稿。
最后,在投寄时最好在信封上注明栏目名称,以便于编辑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稿件。
现在大部分都是邮箱投稿,需要形成电子版文档,建议投稿之前先观察一下刊物的排版习惯,最好能够将格式调整成刊物的标准格式。
如果刊物没有提供参考格式,也一定要整理一下,最起码要美观、可读。
编辑部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稿件,如果每一篇文章格式都是乱的,极不方便编辑审稿,如此一来,被退稿也是很常见的。
建议一定要规范格式,另外如果有基金一定要带上,提高录用率。
当然,这些并不是投稿被录用的决定性因素。关键还是要看稿件的质量,提高命中率的根本还在于稿件质量。
刚开始投稿的人,将稿子投出后总希望尽快得到编辑部的回音。
事实上,由于编辑部每天要处理的稿件无以数计,所以,不少刊物收到稿件后常常连收稿通知都懒得发,这挫伤了不少作者的积极性。
还有个别刊物大量地照顾“关系稿件”,眼睛只盯住几个“名人”,结果使很多新人退避三舍。
但应该承认,任何刊物都会考虑自己的信誉,真正有生命力的刊物在用稿上一定会坚持认稿不认人的原则,只要稿件对路时机合适,质量属于上乘之作,任何编辑部都没有舍优求次的道理。
转自学术进修课堂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