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师生在论文投稿的时候都会看到这样的一句话:“请勿一稿多投。”
论文为什么不能一稿多投?如果同时投了几家期刊又是如何被发现的?
什么是一稿多投?
一稿多投是指作者将同一篇论文同时提交给多个期刊或会议进行评审和发表的行为。
通常情况下,一稿多投是被学术界视为不道德的行为,违反了学术伦理规范。
众所周知,学术界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尽快发表论文,一些学者铤而走险,选择一稿多投,以便增加其被接受的机会。
产生的原因
1.法律无明文禁止一稿多投
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关于例如“对一稿多投的稿件一经发现,不发稿酬”的声明,这让笔者不明白,既然录用了人家的作品,即已经证明了该作品符合出版和报道宗旨,并以发表的方式肯定了作品的优劣,即接受了作者关于发表的授权,就应该给予稿酬。
实际这种声明类似于合同中的格式条款,其法律效力是要质疑的。《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合同当事人地位平等,合同订立必须遵循自愿公平原则,其中还特别强调,“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因此,此声明只是一种行规,违反了法律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规定。
从权利和义务一致的法律原则上认识这一问题,我认为,既然出版机构有权利对一些好的作品多次反复再版,作者自己就更应该有权一稿多投。甚至还可以反过来,只有在法律肯定作者有权一稿多投的前提下,才能赋予出版机构再版的权利。
2.编辑期较长,权益没保障
多数报刊包括某些网站都规定:来稿一律不退,愈三个月未见采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作者不能及时收到编辑的确认信件也是导致一稿多投的重要原因。
学术论文并没有很强的时效性,一篇稿件上半年可以发,下半年也可以发,但对于一些时效性很强的(如杂文、评论)的稿件,如果投出去后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别说三个月就是拖三天,恐怕也会成为明日黄花。作者的心血也因为“过期”而作废。
所以,无奈之下,大多数作者被迫选择一稿多投,不是故意想多挣些稿费,而仅仅是希望把辛辛苦苦写出来的稿件发表出来而已。
3.学术评议制度和不良风气
相信包括各编辑人员在内的“文人”,都有过面临晋升职称、教授、拿学位等要发文章的经历。以教育界为例,研究生博士生的顺利毕业,其中一个主要的条件就是论文的发表。试想,中国的博士三年毕业的大有人在(至少四年基本上都可以毕业),手头没有6、7篇文章不能毕业。屈指可数的几家省级、国家级刊物成了文人争夺的战地。
在这种制度下,一稿多投既然可以极大的提高论文产出,又怎么能不受学生老师们的“厚爱”呢?
另外,由此产生的学术腐败同样逼迫着多数作者一稿多投。许多教授导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学术圈子”,也大都担着某某杂志报刊的主编、编委,发文章毫无障碍。
那么,对于大部分没有“硬关系”的导师、学生,就不得不选择一稿多投这个终南捷径,希望“大面积播种,总有一个地方开花”。坏的制度可以使坏人更坏,也会使好人变坏,打击个别人的学术腐败,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建立健全一个好的学术监督和评议制度。
4.编辑及媒体的不负责任
首先,对于一篇好的作品,媒体之间会频繁转载,而极少会主动付费给作者。出版社拥有无数次的使用权,而相反的作者只有一次,面对“不能一稿多投”的行规,作者的权利又在哪里?难道就在于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全国乃至全世界未经许可使用自己作品的事实,然后再到法院去索赔?
孤身一人的作者面对众多的出版机构显得苍白无力。与其被多家报刊转载而得不到权益保障,到不如自己一开始就一稿多投,这无疑是很多作者一致的想法。
所以,要解决一稿多投的问题上,除了一味的谴责作者,要求作者自律之外,媒体同样应该自律。在刊登和转载文章时,做到充分尊重作者的权益,及时主动的给予联系和付款。
第二,作为报刊、杂志的编辑,如果无法防止作者一稿多投,那至少可以防止一稿多发。一篇稿件的出笼,往往要经过好几个编辑的手,只要每个人都经常关注和浏览别家报刊的文章,防止一稿多发就不是难事。况且,也有益于取长补短,提高自身水平。
论文为什么不能一稿多投?
论文如果一稿多投,会有以下诸多后果。
1.学术不端
一稿多投被视为学术不端行为,违背了学术界的伦理规范和学术诚信要求。这可能对作者的声誉和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失去声誉
一稿多投被发现后,作者的学术声誉可能会受到损害。这可能导致同行对其研究的质量和诚信性产生质疑,对其未来的发表机会和合作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3.撤稿
各期刊会要求作者撤回其他期刊上的同一稿件,以避免重复发表。如果作者不主动撤回,期刊可能会撤销发表通知或撤回已发表的论文。
4.拒稿
如果期刊发现作者存在一稿多投的行为,他们可能会拒绝接受该作者的未来投稿,这样作者将失去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的机会。
一稿多投是怎么被发现的?
一稿多投是一种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杂志社编辑一般会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审核。
1.投稿系统检测
国内大部分期刊都有投稿系统,这些采编系统都是基于庞大的文献数据库。编辑部每收到一篇投稿,系统里都会自动显示这篇文章和作者的相应信息,通过对比已经发表的论文和已经提交的论文,从而发现一稿多投。
2.审稿人反馈
有时同一篇论文投了不同的学术期刊,但会落在同一个审稿人手里,那么审稿人就有可能会把情况报告给期刊编辑,从而发现是一稿多投。
3.学术社群的反馈
学术圈有着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一些学者可能会注意到同一篇论文在不同杂志社中同时发表的情况,报告给期刊编辑。
一稿多投是被学术界视为不道德的行为,违反了学术伦理规范。与其铤而走险,不如提前做好准备,找到最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省时省力!
如何避免一稿多投?
1. 仔细阅读期刊投稿须知
在投稿之前,作者应该仔细阅读期刊的投稿须知,了解期刊的投稿要求和规定。如果期刊明确禁止一稿多投,那么作者就应该遵守这一规定。
2. 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
在投稿之前,作者应该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以确保自己的论文没有与他人的研究成果重复。这有助于避免一稿多投的风险。
3. 确认论文是否已被发表
在投稿之前,作者应该确认自己的论文是否已经被其他期刊发表。如果论文已经被其他期刊发表,那么作者就应该避免再次投稿,以免违反版权法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4. 遵循投稿规范
作者应该遵循学术界的投稿规范,包括学术诚信、版权保护等方面的规范。如果作者不熟悉这些规范,可以向导师、同事或出版社咨询。
总之,发表期刊时避免一稿多投是非常重要的。作者应该遵守学术诚信的原则,仔细阅读期刊的投稿须知,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并确认论文是否已被发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论文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同时也能保护作者的声誉和利益。
转自中大保研ZDBY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