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献是在撰写SCI论文时的一项基本操作。特别是刚入SCI论文坑的时候,但是一些小伙伴在面对英文文献却不知如何下手,就算下手了,读了半天也不知所云。这主要还是没有掌握好方法。今天给大家分享高效阅读SCI论文文献的方法,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一、快速获取文章主要内容
1.首先看标题和摘要
文章的标题往往是反映文章主旨,是对文章中心内容的高度概括。摘要是对文章标题进行补充,将标题未概括的内容进行补充。摘要的作用是高度概括文章内容,介绍文章的背景,介绍研究方法,研究获得了什么样的结果,以及对后续的研究有什么样的影响?
2.快速浏览文章的图表及图表说明
一篇高水平的文章,一般不看全文只看图表就能够看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看文章结论部分
结论的目的是给能全文阅读的人一个总结并升华。看结论利用快速抓取文章中心内容。
看完文章的这几部分内容,快速对文章的一个大概内容就有基本的了解。
接下来应该完成的事是对文章进行精读,吸取精华。
二、精读文章获取精华
1.文章的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一般包含以下部分内容。
(1)研究大背景或者研究范围,研究目标。为何选择这个研究目标,陈述大背景存在的主要问题。
(2)研究进展。有哪些团队做过,如何做的,结果如何?作者团队之前做过哪些相关的研究,之前研究的局限性在哪里。
(3)针对问题提出作者的研究点和策略,以及作者研究的重要意义。
(4) 总结读者可以从文章中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重点是读作者如何将这几部分内容逻辑地联系在一起。领会里面的逻辑关系。
2.Results and discussion
Results and discussion是文章中比较难写的部分之一。我们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就是要学习如何好这一部分内容。
精读这部分的重点是领悟其中各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Results& Discussion中的一般逻辑结构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展开。
3.重点关注abstract和 conclusion的写作区别。
摘要的目的是通过相对浅显的概念引诱读者阅读论文全文;结论的目的是给引诱成功并能全文阅读的人一个总结和升华。
4.阅读后,思考本文如果自己写如何来写。
三、摘录一些经典词句
读文献的同时,要为今后写作做准备,文献里头的经典语句和词语可以摘抄下来,最好能够背下来。在写作论文的时候可以在笔记或者word文档中搜索,套用句型。
进行高效的SCI文献阅读是增加发表成功率的因素之一,发表SCI也不可忽视以下几个必备基础工作。
一、树立一个无坚不摧的课题
任何艰难的任务最怕的都是半路夭折,因此一个经得起考验的、无坚不摧的选题甚为重要。
1.课题不怕小
小的课题其实自成切入点,比较容易入手。切忌课题过空过泛,内容单薄无力。宜“小切口、深挖掘”,在内容纵深向上多做努力。
2. 课题要有国际视野
目前业界最关心的课题是什么、国际上对哪些课题最为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充分了解这些国际研究动态,有助于你选择一个更有高度的课题,在选题上就甩其他人几条街,也更容易被国际核心期刊选中。
3.课题要有“可持续性”
所谓可持续性,就是可发展性、前瞻性。一个具备可持续性的课题,是可以持续发挥作用、并且经常为业内人士提及的。简单来说,就是课题要有可聊的,最好不要是该研究分支的末端。
二、收集有用的网站,提前准备图片素材
精美的插图、封面图是SCI文章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甚至恰到好处的图片会比文字更有力量。
很多网站可以帮助你完成这一步,关于这一点,在此不做扩展。如果可以,最好提前制作图片,一旦开始实验,千头万绪的工作将会扑面而来,很容易丧失耐心。因此很多前辈对此给出的建议是:为了避免在后期耗费更多时间,最好是在确认好课题后,就着手制作可以制作的图片。
三、不要闭门造车
不管怎么修饰,写SCI论文都是一件苦差事,但是也不要整日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闭门造车,创新点有时候一个人苦想是想不出来的。在阅读文献之余,可以多去听学术报告、多与同行探讨,说不定你会从中获得不小的启示。
四、提前了解论文格式,并且明确每一部分的内容
关于SCI论文格式,想必各位已经很清楚了。有人说很多中文的期刊能被SCI收录主要是摘要写的好,这提醒我们,势必要认真对待论文的每个部分的内容,并且,一定要引用领域内的重要文献。在正式开始论文前,你完全可以先把文章大框写好,空出实验及数据部分;再细致地拟定方案,论证实验可行性,开始实验;实验完成后就可以快速完成论文并发表。
总得来说,只有当你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才能步步为营。
转自医学论文天地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