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依据
2024/4/15 17:26:57 阅读:74 发布者:
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是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生能否顺利通过答辩、获得学位,而学位论文的选题是高质量完成学位论文最关键的一环。那么在即将到来的研二同学开题之际,针对学位论文的选题依据,小研有几点要分享给大家。
1
硕士论文选题的首要依据:专业标准
学术研究始于选题,选题就是选择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的首要任务是选题。一个好的选题必须遵循专业标准和问题标准。
何谓专业标准?即:一个选题必须在该研究生所攻读的专业范畴之内,必须是本专业公认的研究问题。此标准如何确定?首先要以国务院学位委和教育部制定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为准;其次,要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和教育部为各个一级学科及下辖二级学科规定的“学科概况”和“学科研究范围”为论文选题的唯一依据——这是学位论文不能逾越之规矩。
2
硕士论文选题的重要标准:问题标准
何谓问题标准?即:一个选题必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好问题。何又谓“好问题”?彭玉生指出:“问题是一项研究的灵魂。”“一个好问题往往比正确的答案更加重要。”如何确定“好问题”?他提出四个评判标准:
1、具体。经验问题应该明确而具体,切忌空泛,以小见大远胜于虎头蛇尾。
2、集中。专注于一个研究问题,或者彼此相关的一组问题。当一篇文章问多个问题时,这些问题应该围绕同一个理论轴心,而不是同一个现象或事物。
3、原创性。原创诚然可贵,却是真金难求。研究新现象往往能提出新问题,但新现象本身的独特或罕见性未必是创新。用新资料研究老问题尽管有价值但绝不是创新,而对一些老话题或普通现象以崭新的视角提出研究问题则可能具有独创性。
4、意义。这一标准包括语义上的意义和理论意义。语义上有意义的基本要求是研究问题要符合逻辑、符合事实,不应是假问题。学术研究特别强调理论意义,即理论缘由(theoreticalrationale)。每一个好的经验问题背后,都有一个理论问题。判断理论意义不仅需要学者的理论功底,并且必须是学术界认可。定义、重要概念、提出重要问题要比做回归分析困难得多。对大部分研究者而言,只能通过文献分析来证明自己的研究问题有理论意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确定“好问题”的四大标准中,具体和集中意味着一个学术问题必须是研究者所能够驾驭的,小问题好着手,大问题难掌控。这对硕士研究生而言特别重要:大而不当的问题绝非一篇硕士论文所能够容纳。
3
硕士论文的学理意识
所谓学理意识即学理性指的是:一项学术研究要符合该领域学术共同体所遵循的学术习惯和学术标准。这就意味着:学术研究就是学理研究即范式研究。
何谓范式?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认为,范式是指在某一学科内被人们所共同接受、使用并作为交流思想的共同的一套概念体系和分析方法,其本义是指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及其演进方式。劳凯生认为,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也有自己的一套常态要素,比如公认的概念范畴、理论逻辑,以及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对学术共同体成员的学术工作起着一种定向和规范的作用。因此他借用“范式”一词来描述社会科学所具有的这一特征。他说范式就像是一把尺子,因为它能区别出内行和外行、专业和非专业,而我们常说的“隔行如隔山”,什么是“行”?它就是用“范式”来界定的。
纵观全文,可得出以下结论:
硕士论文选题必须遵循专业标准和问题标准。学术研究的“好问题”和“真问题”必须符合具体、集中、创新和意义这四条标准并遵循事实原则、逻辑原则和学理原则。学术研究中,既真又好的问题往往是“小问题”,它可能是“大研究”的“胚芽”。经验表明:只有“针尖上的学问”才能够由点及面,由小及大,由深及广。
转自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