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的基本模块:讨论、建议和反思
2024/4/1 15:18:40 阅读:58 发布者:
学术期刊论文正文的“讨论、建议和反思”模块其实就是通常说的论文的“结语”、“结束语”或“总结”部分。但是我感觉常用的这三个标题都不能清晰体现出这一模块的内容特点,反而容易让学术写作新手误以为这个模块只是对前文的缩写或者简单重复。因此我干脆把这一模块命名为“讨论、建议和反思”,以方便学术写作新手了解该模块应当包含的实质性内容。
作为整篇学术期刊论文正文的“尾声”,“讨论、建议和反思”模块可以是包含三个子模块的独立部分。当然,这三个子模块分别呈现了与整项研究紧密相关的几点讨论、几个建议、几点反思。
归结起来,审稿人对“讨论、建议和反思”模块的评判标准如下:
所讨论、所建议的内容是否与该项研究本身紧密结合?
所讨论、所建议的内容能否适当结合当下相关政策背景或过往研究情况?特别是,所提出的建议是否有足够的现实感?
所反思的内容是否确实具有反思的价值,能否为后续相关研究的改进提供有益启示?
近来,“反思”在学术期刊论文中开始变得常见。虽然它可能仅仅是一个小段落,但是非常值得你多花一些心思。毕竟,在有经验的审稿人眼里,多完美研究都会存在一些不涉及根本的瑕疵,而主动发现并坦白这些瑕疵,是一名成熟研究者应当具备的研究素养。切中肯綮的反思不会影响审稿人对全文的观感,反而会是论文重要的加分项。
但是,当你初次尝试撰写“反思”部分的时候,切忌用力过猛,特别是不能把研究选题上的不足、研究设计中的漏洞等一股脑儿地堆砌在这里。否则,这就不是“反思”,而是“自曝其短”了。
在我撰写学术期刊论文的时候,我会把由研究资源不足、现实背景约束导致的局限在这里指出来。当然,你也可以提及为了确保研究主题聚焦而不得不放弃的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并建议后来的研究者对之深入研究。如果确实存在研究选题上的不足、研究设计中的漏洞,该怎么办?负责任的研究者只会推倒前面完成的工作,完善选题、重做设计,从头再来。
转自小班论文助手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