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往往有量和单位,用来对科学概念进行定义、描述、代替、度量、计算和比较,其使用标准、规范与否直接影响论文水准的高低。世界各国对量和单位的标准化、规范化一般比较重视,对论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一般也有明确的要求。我国在这方面也很严格,于1994年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开展“量和单位”系列国家标准宣传贯彻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要求所有1995年7月1日以后出版的科技书刊、报纸、新闻稿件、教材、产品铭牌、产品说明书等,在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书写规则时都应符合新标准的规定;所有出版物再版时,都要按新标准规定进行修订。”
这个新标准就是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国家标准中共列出13个领域中常用的614个量,按科学的命名规则并同时遵循我国广泛使用的习惯给出其标准名称和符号,即我国法定量名称和符号。每个量都有其严格的定义及相应的名称和符号。绝大部分名称是从历史上沿用下来的,但已标准化,其定义或含义只能按国家标准给出的科学定义去理解。
01
量和单位六个核心概念
上式中:
λ形式上是一个符号,它是一个量的符号,这个量的名称叫“波长”(英文名称叫wavelength)。这样就出现了两个核心概念,分别为“量名称”“量符号”;
m形式上也是一个符号,它是一个单位的符号,这个单位的名称叫“米(英文名称叫metre)。这样又出现了两个核心概念,分别为“单位名称”“单位符号”;
n形式上又是一个符号,它是一个只有加在单位符号前与单位组合在一起才有效的符号,这个组合后的符号是nm,名称叫“纳米”(英文名称叫nanometre)。这样就又出现了一个核心概念,称为“单位词头”,简称“词头”。
5.896×10−7是一个数字,它加在单位符号前,表示量的大小,称为量值,这是出现的第六个核心概念。使用词头的好处是能使量值得到简化,例如可将5.896×10−7表达为589.6,数字大小虽然改变,但量值没有丝毫变化。
在科技论文写作中,如果能正确区分这六个概念,并科学表述、准确表达、正确书写出来,而不是混用、滥用这些概念,那么就达到了量和单位的标准化、规范化,论文的质量就会得到大大提升。
02
量名称使用基本原则
(1)一个量一般有一个名称,但有的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例如:“自由落体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动量矩”与“角动量”,“体积电荷”与“电荷密度”,“时间”“时间间隔”与“持续时间”为同一量的不同名称。
(2)有的量名称有全称和简称两种叫法,简称一般为常用称法,其使用一般优先于全称。例如:“黏度”与“动力黏度”,“相对密度”与“相对质量密度”,“电通”与“电通量”,“磁通”与“磁通量”分别为量名称的简称和全称。(《量和单位》国家标准中,“黏度”与“动力黏度”这两个量的名称分别为“粘度”与“动力粘度”,这里及本书中其他地方出现这两个量的名称时,均将其中的“粘”改为了“黏”,是为了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粘”和“黏”的释义相一致。)
(3)对于有多个名称的量,这些名称未加区别时处于同等的地位,否则应存在优先使用关系。例如:“压力”和“压强”为同一量的两个名称,具有同等的地位,可根据情况进行选择;“线应变”和“相对变形”,“介电常数”和“电容率”,“透射因数”和“透射系数”为同一量的两个名称,但不具有同等的地位,可优先选择前者。
(4)在国家标准中增加了一些新的量名称,相应地也就废弃了一些旧名称。例如:“重力”改为“重量”(以地球为参考系时仍可用“重力”),“比重”改为“密度”,“摩擦系数”改为“摩擦因数”,“绝对温度”“开氏温度”改为“热力学温度”,“比热”改为“质量热容”“比热容”,“内能”改为“热力学能”,“电流强度”改为“电流”,“重量百分数”改为“质量分数”,“体积百分数”改为“体积分数”,“原子量”改为“相对原子质量”,“分子量”改为“相对分子质量”。
03
量符号使用基本原则
(1)量符号一般用单个字母或者带有上下标(包括字母、数字、符号)或其他说明性标记的字母(包括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但有的量符号用两个字母或多个符号组合来表示,有的用加有某种符号或记号的单个字母来表示。例如:“慢化面积”的符号(图片,图片)用带有上下标的字母表示;“雷诺数”(Re)、“马赫数”(Ma)等25个特征数用两个字母表示;“质能吸收系数”(μen/ρ)、“定向剂量当量”(H′(d,Ω))用多个符号组合表示;“吸收剂量率”(图片)用加有微分符号的单个字母表示。
(2)一个量一般有一个符号,但有的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号。一个量同时有多个符号而未加区别时,这些符号处于同等地位,可根据情况进行选择。当量的主符号与其他量的符号发生冲突或按习惯需要使用时可使用备用符号。例如:“摄氏温度”有两个符号t,θ,它们具有同等地位;“重量”有三个符号W,P,G,其中P,G为备用符号。
(3)不同的量的符号一般不相同,但有的量的符号与另外不同的量的符号相同,即同一符号可作不同的量的符号。例如:W可作“重量”和“功”这两个量的符号,T可作“周期”和“热力学温度”的符号,p可作“压力”“动量”和“物距”的符号。
(4)名称表面相近但概念不同的量的符号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力”的符号为F,“表面张力”的符号却为γ或σ;作为7个基本量之一的“质量”,其符号为m,在声学中“[力]质量”表示惯性力抗除以角频率,其符号为M;“长度”“波长”和“程长”具有相近的量名称,但其符号是不同的,分别为l(或L),λ和s,而在数学中可用小写的拉丁字母(如a,b等)或两个连写的字母(如∣AB∣,AB等)表示直线段的长度。
转自梁博士讲堂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