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用“天马行空”、“不拘章法”来形容写作之人才思敏捷,文风新颖,气势豪放。不过,对于设计和编写问卷来说,“天马行空”、“不拘章法”并不是什么褒义词。很多时候我们有诸多想法喷涌而出,于是巴不得大笔一挥,一气呵成,迅速投产。但这种有如江湖游侠快意恩仇般的感觉经常只是一时之快,等到实地执行或看到数据的那一刻,往往要追悔莫及。要想修成武林高手,我们还是乖乖地从下面的套路走起吧。
第一步:明确研究的目标
做事情要目标明确,设计问卷也一样。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在调查中想要了解什么。这时候要注意,我们想要了解的问题一定是具体的问题。以诸如我们想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的中国社会”的主题为例,这样一个宽泛的主题会让问卷设计无从做起。只有研究问题足够具体时,将主题设为我们关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或是诸如企业运营、家庭关系等方面)的影响”——这时候我们的问卷设计才能聚焦到我们想要测量的概念与变量。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研究的对象:是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还是没有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是个人还是企业主?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在问卷中,我们首先需要对不符合条件的人群进行筛选。同时,确定了研究对象,也有助于我们找到合适的方法触达我们的研究对象,并采用合理的方式提问。比如如果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低学历的人群,我们在问卷的遣词用句上应尽量做到通俗易懂。
第二步:理清研究概念
当我们找到了研究的核心问题,下一步就是精心挑选出我们需要测量的重要概念。假设我们想要深入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企业运营的深远影响,我们必须清楚从哪些关键角度来评估企业的日常运营状况。这包括员工复工情况、资金流动情况、客户关系管理,甚至是供应链的影响等各个方面。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疫情对企业运营的全方位影响。
你是否曾经想过,那些看似高深的研究概念其实并不遥不可及?事实上,它们往往很抽象,难以捉摸。但别担心,我们有办法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测量的指标,让它们变得触手可及。 想象一下,我们想深入了解一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你可能会认为,直接询问对方的社会经济地位是什么是最直接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并不可行。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聪明的研究者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通过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来衡量一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也就是说,我们不再直接询问对方的社会经济地位,而是观察他们的受教育程度、职业和收入等。这些具体的指标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线索,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一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 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重要的道理:抽象的概念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懂得如何将其转化为可测量的指标。这样,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概念就能变得触手可及,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它们。
龙,汇聚了中华文化的深沉内涵与奇妙传说。在这龙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龙的丰富文化内涵,包括龙图腾的起源、龙舞表演等。
第三步:制定数据分析计划
尽管数据分析是调查收集完成后的事情,但提前布局非常重要。当数据分析计划明确时,我们可以合理分配宝贵的问卷空间,确保重要的变量信息能收集完整,不重要的变量信息不会占用太多空间。
制定清晰的分析计划至关重要,它能确保每个变量都符合我们的预期类型。在询问收入时,我们需要考虑是采用连续变量还是分类变量?连续变量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但分类变量可以降低问题的敏感性,减少数据缺失。如果我们不需要过于精确的分析结果,分类变量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而无需使用连续变量。反之,如果我们需要满足分析的严格要求,那么使用连续变量更为合适。因此,明确的分析计划能帮助我们恰当地选择变量类型,确保分析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第四步:收集信息
在走过了上述三个阶段之后,我们已经接近了具体编写问卷问题的环节。但在我们开始创造问题之前,仍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收集步骤等待着我们。尽管在许多情境中,创新是被鼓励和赞扬的,但在设计问卷时,我们鼓励大家“抄袭”和“借鉴”他人的问题。这是因为,有许多问题已经有了成熟的问法。这些问题可能由比我们更专业或更有经验的前人设计,或者经过了大量实践的检验和打磨。它们能帮助我们避免在问卷设计中走弯路,从而更好地收集到准确和有用的信息。
当我们发现我们的测量目标与之相契合时,更有理由采纳或借鉴这些业已完善的测量方法,而非一切从头开始。而且,借鉴他人的方法还能满足我们的比较分析需求。因此,为何不借力使力,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工具,快速且有效地推进我们的工作呢?
所以,在编写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做大量的文献研究工作,了解前人在我们感兴趣的主题上都是怎么做的。
除了从文献中挖掘信息,我们还可以借助专家讨论会和焦点小组访谈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内容。这些途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核心概念,还能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五步:编写问题
现在,我们终于迎来了编写问题的环节。在编写问题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要站在受访者的角度去思考。尽管我们已经完成了前面的步骤,对自己要调查的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受访者也有同样的认知。因此,对于每一个问题,我们都应该自问三个关键问题:
1)受访者是否能够正确理解这道问题?
2)在回答这道问题的时候,受访者是否有足够的能力获取/回忆/加工相关信息?
3)受访者是否愿意回答这道问题,或是否愿意提供真实的答案?
如果这三个问题上任一个问题的答案为否,那我们都需要考虑修改或者直接删除这道问题。
除了以上内容,我们还需要精心设计问卷的编排。这包括撰写引人入胜的卷首语和令人感激的结束语,合理地分组和排序问题,以及为变量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如果问卷需要被计算机化处理,我们需要指明所使用的程序语言。如果有访员参与调查,我们需要提供明确的操作指示。而对于受访者自填的问卷,我们还要考虑问卷的外观设计,如字体大小、背景颜色等,以确保问卷易于阅读和填写。
第六步:测试与修订问题
揭秘问卷设计的核心环节:问卷测试的重要性与多元测试方法**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问卷设计无疑是重中之重。而其中,问卷测试更是这重中之重的核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问卷测试直接关系到数据收集的质量和准确性。它就像一道“质量关”,确保我们的调查从一开始就走在正确的轨道上。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问卷测试呢?这里有一些专业的方法和技巧。专家评审、焦点小组访谈、认知访谈、行为编码、试调查、统计结果检测等都是我们可以考虑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侧重点,如同盲人摸象,各有各的感知。在预算和时间允许的范围内,我们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或结合使用多种方法,以求更全面的测试效果。有了测试结果,我们便有了修订问卷的依据。对于那些关键或重大的修订,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往往需要进一步的测试来验证:旧的问题是否已得到妥善解决,同时确保没有引入新的问题。这一步至关重要,它确保我们的修订不仅修正了问题,还为数据收集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除了检查调查问题本身外,这一步还需要测试整个访问流程的方方面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评估问卷时长的影响。如果访问时长超出了受访者的承受程度,需要考虑缩减问卷的长度。
以上便是设计问题的六个基本步骤。总的来说,设计问卷的时候放飞自我是万万不能的,过度标新立异是不提倡的,文不加点往往是一厢情愿的。自我克制、知己(研究问题、测量指标、分析计划等)知彼(过往研究、受访者等)、反复打磨是问卷设计的关键。
转自是学术大佬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