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拒稿?有可能是因为这些原因
2024/3/20 13:47:30 阅读:63 发布者:
1.引用领域的重要参考文献之所以把参考文献放在第一篇,是因为一篇文章的大部分参考文献都出现在前言中。每个研究领域每年都有大量的学术文章发表,有的领域每年可能发表几百篇甚至上千篇。
在撰写一篇研究性学术文章时,引用次数通常少于一定数量。许多期刊要求研究文章的引用次数少于60次,有的为30次。此时,为了更好地将我的研究内容与领域的主要研究联系起来,最好引用一些主要研究成果,同时最好引用本领域的主要综述文章,这样大部分研究成果都可以间接引用。
此外,在很多人的文章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基本都是10年前的文章,没有提到近期的成果。在这种情况下,评审专家可能会认为报告的研究领域过于陈旧,没有创新性,可能会直接导致被拒。对此,一些期刊明确要求引用参考文献的50%必须是近三年的文章。
2.实验步骤描述不完整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很多人认为漂亮的结果是最好的。因此,他们会忽略或忽略实验研究步骤的描述。当审稿人遇到这样的稿件时,很容易给出“T他的研究结果很好,但由于没有清楚地描述实验研究步骤,他们的结果并不令人信服“。
如果遇到“好心”的审稿人,他可能会请作者修改。如果审稿人“太忙”,稿件可能会被直接拒稿。原因很简单。任何人的实验结果都是以实验步骤正确为前提的。如果实验步骤错误,研究结果即使“再美”也不会“有效”。
3.实验结果过度“加工”研究文章之所以能发表,是因为作者的研究成果中有许多以前没有做过或发现过的现象或发现。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实验研究都能得到效果不错。因此,很多人为了“发表”文章,对研究成果进行过度加工。
第一类:直接修改研究成果。经过修改,所有的实验结果都非常漂亮,以此来欺骗审稿人。
第二类:直接套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有时,作者并没有做出好的成果,而是发现别人的研究领域与自己相似,就直接把别人的研究成果据为己有。或修改他人英文成果以其他语种发表,或修改其他语种文章以英文发表。
第三种:“挑”结果。在一个实验结果中,有一些肯定的结果,也有一些否定的结果。为了发表,只说阳性或只说阴性的部分结果。显然,如果发现上述三种情况,后果将十分严重。
4.研究成果分析不深入有些研究成果不错,但就文章写作而言,像是实验报告,不是研究文章。因为文章只描述了他们的实验发现,并没有证明他们的发现是可靠的,也没有说明他们的发现是否对该领域有重要意义。显然,这类文章由于缺乏理论深度而容易遭到拒绝。通常,在一篇好的文章中,讨论部分应该占文章长度的三分之一。
5.研究结论不成立一般情况下,研究结论应该只谈研究成果和在成果讨论中出现的事情。然而,一些作者却将许多不在本文中的研究成果列入结论,这就让人产生了误解。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现象是,许多人的研究结论与摘要重复文章的。这种文章是不能接受的,应该认真对待。
6.SCI文章是否符合期刊的创办宗旨不同的期刊杂志有自己的宗旨,读者群体也不同,要想保证文章发表率,既要满足杂志读者需求,又要满足办刊宗旨,因此,在投稿前,要认真分析写作内容的大方向属于哪一方面。是否与投稿期刊的宗旨相一致,比如有些期刊比较注重文章的实用性,如果所写的文章倾向于理论性,就不适用于本刊投稿。当然,这需要与投稿时期刊的选择相结合。
转自建筑论文发表医学SCI论文发表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