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作者都曾有过疑问:我的论文外审为啥要那么久?
SCI论文外审的平均时间一般为3个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个时间会上下波动(短则1月,多则半年)。我们总结了一些影响外审周期的常见因素,供大家参考哦~
影响外审周期的常见因素
1.
审稿人拒绝审稿
寻找审稿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审稿人平日里还承担着其他繁重的学术工作,很难把审稿工作优先于其他工作安排处理。
发送完第一轮邀请就有审稿人愿意审稿是比较少见的,很多编辑要经历好几轮邀请才能找到审稿人审稿。
2.
审稿人接受审稿,
但是没有按时返回审稿意见
虽然评估一篇论文可能实际时间只要数个小时或者几天,但审稿人平时只能见缝插针地看手稿,等他们全部写完审稿意见就得几周或者几个月了。而且,编辑部处理稿件也需要时间。
3.
手稿可读性较低
如果一份手稿逻辑不清、表达不明,图表也存在较多问题,那么就会增加审稿人阅读稿件的难度。审稿人得先明白作者的意思,才能思考并提出意见,那么提交给编辑的时间就会比较迟。
4.
审稿人意见不一致
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如果返回来的意见一个审稿人态度比较积极,而另一个审稿人却要求拒稿,那么编辑就得再花时间去邀请其他审稿人帮助自己做出决定。
有时,这种矛盾会让编辑很无奈
:
审稿人A:这份手稿极其混乱,有大量错误。
Reviewer A:I found this paper an extremely muddled paper with a large number of deficits.
审稿人B:写作风格清晰明了,任何读者都可以理解。
Reviewer B:It is written in a clear style and would be understood by any reader.
5.
研究领域比较新或者比较小众
对于研究领域比较小众的文章,找审稿人是一件非常劳心劳力的事情。因为可选择的审稿人范围比平时大大缩小,编辑还要同时考虑审稿人和作者有没有利益冲突、审稿人的学术背景如何等问题,外审时间就会变长。
以下是两个不太常见的因素:
6.
碰到不友善的审稿人
有时候作者可能会碰到个别不友善的审稿人,他们会故意刁难作者,让作者经历恶意评论-返修-恶意评论-返修,最后拒稿。这种情况最好提前给编辑反映,或者换期刊重投。
7.
编辑太忙了,忘记了
编辑们大多都是全职学者,平常兼职为期刊处理各项事务,有大量积压的工作要做。所以他们也有可能忙中出错,遗漏了某篇文章。
重要建议
1.
不要给审稿人设置阅读障碍
流畅的语言和清楚明了的图表可以让审稿人一口气读完你的手稿。提交论文前,仔细检查你的手稿,请导师和同事提供反馈意见,尽量提高手稿的质量。
节省了审稿人的时间,作者自然就能更快收到审稿意见了~
2.
外审期间尽量不要催稿
一般来说,外审期间最好不要催稿。
如果你的手稿的外审周期明显超出期刊的平均外审周期,可以给编辑发邮件友善地提醒一下,问问手稿的情况。或者给编辑推荐几个审稿人。
3.
投稿时推荐审稿人
对于有些新兴领域或小众领域,编辑可选择的审稿人太少,外审周期自然就变长了。
所以,作者可以在投稿时多推荐几个审稿人。推荐审稿人一般在期刊的投稿系统填报,或者在Cover letter里添加。
4.
规范论文关键词
很多期刊会根据手稿关键词以及作者在系统里选择的研究领域来匹配审稿人,所以如果你的手稿关键词不够规范,编辑很难在系统里匹配到合适的审稿人。
考虑到检索问题,关键词尽量选择所在研究领域的常见表达。
5.
提前计划,为投稿留出足够的时间
如果你的某篇论文一定要在某个时间发表,那么要尽量给投稿留出足够的时间,提前计划好。否则,你的整个投稿过程会非常被动,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也不利于处理后期文章返修等一系列问题。
转自埃米global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