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现已成为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内容,其正确性和美观与否直接影响论文的科学性和可读性,其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论文的质量。
由于插图类型的多样化和涉及学科知识的专业性,作者投稿的插图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然而科技期刊来稿中的插图质量主要还是取决于作者的重视程度,有些作者只重视论文的文字描述或对科技论文插图的要求了解得不全面,以至于论文写作中出现一些问题,导致论文初审难以通过。
本期以编辑视角总结了期刊投稿中的插图常见问题,并对科技论文中插图的绘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对作者论文写作质量提升有所裨益。
01
插图取舍不当
科技论文编写格式中明确要求“凡是用简要语言能够讲述的内容,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繁琐的,可用图或表来说明,图表要具有自明性,避免使用文字、图和表重复同一数据”。但科技期刊来稿中仍然存在插图取舍不当的问题:
01
插图内容与正文内容关系不大
02
插图和表重复描述同一内容
03
明明可以用简单语言描述的现象,作者却选择用插图进行表达
04
明明可以用一幅插图表达的,作者却选择用多幅插图进行表达
这些插图并不能对论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是画蛇添足。
科技论文中的插图应精心设计,精心选择,删除可有可无或表达雷同含义的图。
02
插图不规范
规范性是科技期刊论文插图的一般要求之一,不规范的插图会使人看不懂,达不到交流的目的。科技期刊投稿中插图常见的不规范问题如下。
01
插图不清晰、存在变形
直接使用扫描相关图书中的图件、拍摄的某报告的照片、屏幕截图等作为论文插图,导致插图不清晰;在制图时未考虑到制版问题,在论文写作中随意拉伸插图,导致插图变形,进而使表达的意思存在差异
02
插图位置编排不当,如正文中通篇无图号,或图放置位置距文字描述很远
求插图宜随文编排,排在第一次提及该图图号的正文之后,不宜截断正文自然段,即“先文后图,图随文走”
03
插图存在标目不全、标注不完整、位置不对、文字错误,字母缩写、大小写、上下标、正斜体、黑白体表述不规范,文字标注和图形对应出现偏差
CY/T 171—2019《学术出版规范 插图》中明确指出插图中的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及书写需符合GB 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和GB/T 3101-19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的规定,物理量的符号符合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的规定,科学技术名词须符合CY/T 119—2015《学术出版规范 科学技术名词》的规定
04
坐标曲线图缺少标目或标目不全,标目放置位置不对,标值的数值修约和极限数值的书写不符合规定,数据曲线选择不当
坐标曲线图的两种情况:
一种是坐标轴表达的是定性的变量,即未给出标值线和标值,坐标原点应用字母“O”标注,在坐标轴的末端应按照增量方向画出箭头,标目可排在坐标轴末端的外侧;
一种是坐标轴上已给出标值线和标值,坐标原点应用阿拉伯数字“0”或实际数值标注,不宜画出表示增量方向的箭头,标目应与被标注的坐标轴平行,居中排印在坐标轴和标值的外侧,标注形式应用“量的符号或名称/单位符号”,如深度/km、地电阻率/Ω•m
05
剖面图(含柱状剖面图):信息标注不全,缺少方位、比例尺、图例等
06
插图要素选取不当,数值后面缺少单位和标识,缺少图例、指北针、比例尺等必要要素
如位置索引图表达不当,地图内容与图例不符,有的插图既无经纬网、又没有指北针,致使读者难以判断方位
07
流程图与规定不符,存在图形框使用混乱、流程线使用不当、与判断框相关的说明不统一和不规范、量符号不规范和语言表达不精炼等问题
如系统运行图中只有结束,没有开始(或有开始无结束);判断框的选择有N(否)无Y(是)(或Y、N都没有),只有输出,没有输入等
08
照片类插图主要存在图片不清晰、缺少必要的文字标注问题
如野外照片缺少镜向、参考物或描述某现象的照片不能突出文字描述的主题内容
09
引用的插图未注明来源
无论是整幅插图还是插图中的要素,来源于其他著作权人都需要在论文中标注引用,并将该引用的论文题目列入文后参考文献
03
插图不简洁
直接采用完整的、未经简化的报告用图;或采用与研究主题无关的数据作为底图;或采用大量的未经预处理的数据,对视觉造成干扰,使读者难以快速获取相关信息。
插图需经适当的简化,省略和取消插图中可有可无的线条和符号,仅保留与论文研究主题直接关联的内容,以达到小巧精致、简洁明了的目的,突出主题和主要观点。
转自小硕同学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