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之后人人都希望论文被接收发表,然而“残忍”的现实却是:一些高分值的期刊拒稿率达到80%以上。虽然被拒稿非常痛苦,但这也是学术发表旅程的一部分,拒稿也不代表你的论文毫无价值,收获的修改意见会让论文更加完善,关键是论文被拒后需要弄明白被拒稿的原因、被拒稿的对策和被拒稿后论文的具体修改方法。下文为大家解答了有关拒稿的常见问题:
01
常见拒稿原因有哪些?
通常来说,如果不是论文质量太差,论文被拒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
1、论文无新意:国际刊物最欢迎的是具有创新性的论文。实验论点重复别人已发表的文献,或经过简单推理就能从已知的国际文献中推理获得,或重复他人工作的论文容易被拒稿。
2、分析不到位:有新的发现,但未能很好地提炼升华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只有单纯的定性描述,缺乏定量的、理论分析的论文容易被拒稿。
3、内容不够分量:不同杂志对论文内容的重要性要求是不同的,论文应该是该杂志感兴趣的领域,能够引起该杂志读者群的兴趣。
4、论点、论据不够充分:论文提出的论点不能通过该实验方案所证实。逻辑推理有问题,实验方法学理论的欠缺。作者未能公正客观地从其实验结果中推得结论的论文容易被拒稿。
5、实验内容或数据不完善:数据或分析存在严重缺陷。实验数据量太小,实验条件控制不好。
6、数据统计处理不当:数据统计检验方法和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对或不够妥当。
7、应用领域窄:仅仅是区域性 (Local) 工作,而不是具有普遍意义、可以推广到其他地方的工作(General),或仅仅是国外方法在中国某一地区的应用,而不是提出新的方法。
8、表述问题:表达很重要,好的表达让人看了很舒服,也很容易读懂论文的内容。期刊的供稿人员注重文章写作功底。写好文章后,作者需要仔细推敲,文章的逻辑和结构是否到位,不要因为自己的表述让人产生模糊不清的概念。因此,在论文完稿后,还要多加检查,力求表述准确,推断合理,达到合格水平。
02
面对拒稿有哪些对策?
1、要理解论文被拒稿是一件正常的事情(70%以上论文投出去都会被拒稿),因此要保持良好心态。
2、转投其他期刊。 转投之前最好弄清楚拒稿原因,大部分编辑会给出拒稿原因,如果是因为不符合期刊出版范围,可以转投其他合适的期刊。如果被拒论文不是由于文稿中的错误,而是重要性或创新性不够,作者仔细考虑审稿人意见并认真修改文稿后,可以寄给影响因子较低的其他期刊。可以向导师或其他专家寻求反馈意见,然后结合编辑或者审稿人的意见修改论文。从头到尾检查论文,确保研究问题、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结果和讨论都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
3、审稿人有时也会犯错误,如果作者对否定的原因有异议,可以向编辑或主编提出自己的意见,据理力争。在回复中委婉地表达一下你的意见。如果编辑同意作者的意见,论文可以重新进入新的一轮审稿程序。不过这种情况很少见,成功的可能性比较低。
4、如果文章被拒绝是因为数据或分析有严重缺陷,这类论文不妨先放一放,等找到更广泛的数据支持或有了更明晰的结论后,再将经过修改的“新”文章寄给同一期刊,编辑通常会考虑重新受理。
03
如何修改已经被拒的稿件?
1、修改材料:
主要指对论文引用的材料增加、删节或调整;材料是文章中的“血肉”,它是证明观点的论据,是论点成立的依托。
对选用材料的基本要求有如下几点:
一是必要,即选用说明观点的材料;二是真实,即所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实际,准确可靠;三是合适,即材料引用要恰当,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在修改论文中,要看引用的材料是否确凿有力、是否有出处、是否能相互配合说明论点、是否发挥了论证的力量、是否合乎逻辑、是否具有说服力。要把不足的材料补足,把空泛的陈旧的平淡的材料加以调换,把不实的材料和与主题无关的材料坚决删除。
2、修改结构:
结构是论文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是论文内容的组织安排。结构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论文内容的表达效果。结构的调整和校正,关系着全文的布局和安排。调整结构,要求理顺思想,检查论文中心是否突出,层次是否清楚,段落划分是否合适,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如何,全文是否构成一个完整的严密的整体。调整的原则和要求,是要有利于突出中心论点,服务于表现中心论点。
3、修改语言和标点: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要使论文写得准确、简洁、生动,就不能不在语言运用上反复推敲修改。论文的语言修改,主要是在三方面下功夫:
(1)表达需要清楚而简练,用最少的文字说明尽可能多的问题,是一篇高质量论文必不可少的条件。
(2)提升文字表达的准确性,把似是而非的话,改为准确的文字。
(3)提升语言的可读性,为了语言的可读性,要把平淡的改为鲜明,把拗口的改为流畅,把刻板的改为生动,把隐晦的改为明快,把含混、笼统的改为清晰、具体。
04
关于拒稿后的其他问题
1、“修改后重投”的评审决定意味着什么?
“拒稿并重投”与“修改后重投”的评审决定类似。这一决定通常表明,编辑认为你的论文课题或想法具有潜在价值,但在理论或写作上未能展开全面论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修改论文直接转投其他期刊。但是,修改后再重新投稿通常是更明智的选择,尤其是当顶级期刊给出了此决定的时候。
2、期刊是否会无理由拒稿?
可能会,顶级期刊通常会说明拒稿原因,但是有些期刊可能不会,编辑可能会暗示该论文内容不属于期刊范围,但不说明具体理由,或仅仅表示因为学术原因无法接收。
3、可以就审稿人的评审决定向期刊编辑申诉吗?
可以,但此类申诉基本不会成功。 要提出申诉,必须有说服力的理由。如果编辑认为论文不适合在该期刊发表而拒稿,最好的方法是转投其他期刊。如果你坚信编辑或审稿人指出的论文缺陷能加以改正,可以提出申诉,希望其作出“修改后重投”的决定。同样,必须充分说明您将如何解决这些缺陷。在大多数情况下,转投其他期刊,或者进一步完善论文,是更可取的方法。
4、审稿人建议拒稿,期刊主编是否还能发表该论文?
可以,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有时,编辑可能会认为某位审稿人的意见不太恰当,或者认为某位审稿人太过严格,没有花足够多的时间审稿。但是,一篇论文通常有多位审稿人,所以发生这种情况较为罕见。另一方面,期刊主编可能会发现论文具有发表潜力,因而作出“修改并重投”的决定,而不是直接拒稿。
5、第二轮修改后仍需做很多工作的论文会被采纳吗?
可能会,论文被接收之前,有些作者会经过两轮以上的修改。如果论文经过两次评审和修改后仍需进行重大和实质性修改,编辑通常会决定拒稿,此时若提出申诉,成功率非常小。期刊编辑在修改和审稿上已经投入了大量时间,所以不会草率做出拒稿的决定。如果论文的缺陷能够解决,编辑也希望能发表该论文。因此,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编辑确实拒稿了,那通常是有充分理由且经过认真考虑才做出的决定。
转自检索宝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