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核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C刊”,
在国内的人文社科领域认可度最高,也基本上能够代表中文期刊的最高水平。
发表C刊论文,既是人文社科领域青椒评选职称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大多数高校对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
然而,刊物版面有限,发表的需求却始终在增加。
那么,如何投稿,才能增加论文发表的几率?
遇到论文返修,又要如何处理呢?
今天,我们就从投稿和返修两个方面,
来聊一聊C刊投稿的技巧和经验。
01
刊物数量多,
如何确定自己与哪本有缘?
选择刊物,是论文投稿的第一个环节,同时也是重要性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环节。
C刊的审稿周期大都在3个月左右,最少的也要1个月的时间。
且不谈论文时效性的问题,就算只看毕业要求和评选职称,
如此长的发表周期都会让人非常焦虑。
那么,我们要如何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刊物呢?
我建议,首先来划定一个比较大的范围。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先去中国知网的期刊库,了解一下自己的研究领域究竟有哪些刊物。
在掌桥科研的首页,可以进入选刊投稿的页面,如图所示: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xuankantougao.html?from=pc-top-nav
再按照自己的情况,进行填写。
要注意的是,我们可以先用北大核心、南大核心来进行筛选,再具体查看刊物详情。
检索到了领域内的刊物之后,我们继续来看一看期刊一年之内的文章标题。如果一年之内,刊物发表过与你的研究主题相契合,却又不是专栏的文章,这就意味着期刊编辑对你研究的领域认可度较高,而你的研究主题又比较稀缺,那么这本刊物就可以加入备选。
在选择了几本刊物之后,再去找到这几本刊物的官方网站,但要注意,一定确认是官方网站或官方微信公众号,看一看刊物是否公布了本年度重点关注的研究主题,如果与你的研究进一步契合,那说明这本刊物非常适合投稿。
最后,在缩小到3-5本刊物的范围之后,再看一看这些刊物的作者层次,挑选出1本作者层次与自己最为接近的刊物,准备投稿。
当然,上面的流程是自主选择刊物的流程,对于研究生来说,投稿前一定要先问一问导师的意见,如果老师愿意为你推荐刊物,或是给你挂上基金,抑或是愿意当你的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那么投稿的难度将下降无数个Level。就算没有这些帮助,能够帮忙审一审论文也是好的,
能用的资源尽量都用上,才能在发表中抢占先机。
02
如何在投稿前刷一波编辑的好感度?
首先,我来给大家描述几个场景:
场景A:周一刚来上班,就发现自己的邮箱里堆满了需要处理的工作邮件。
场景B:半夜正要休息,手机里突然收到了工作邮件。
场景C:文件格式混乱,甚至还缺少责任人的联系方式。
场景D:明明文件提交的流程都写的清清楚楚,却总有人不仔细读,还给你发了很多邮件询问各种“白痴”问题。
场景E:还没到文件处理完成的时限,就有人不停催你,甚至还要加你微信来催。
想想以上的场景,大家是不是血压都升高了?
那么将心比心,期刊编辑也是人,我们讨厌的行为,编辑自然也不会喜欢。
因此,在投稿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看刊物官方发布的格式要求,在投稿前把格式调整好,个人信息填写完整。
2.看清投稿渠道,现在大多数期刊都有自己的投稿系统,过去的投稿邮箱大都已经不再使用。
3.不要私下里联系编辑,虽然很多期刊会把编辑的联系方式放在网站上,但非必要一定不要贸然联系。
4.不要在休息日和半夜给编辑发邮件。
5.投稿不要在凌晨进行,如果可以的话,尽量选取周三投稿。
其实并不需要太多技巧,只要真诚的投稿,
不去打扰,就是对编辑最大的尊重。
不打扰,是投稿人最大的温柔。
03
稿件返修,尺度要如何把握?
能到返修这一步,说明文章已经符合了刊物的要求,得到了基本认可。
所以看到返修,一定不要有心理负担,反而是值得开心的事情,毕竟一篇文章不可能一稿就符合刊物的要求,多多少少都要修改。
对于返修意见,我们也一定要非常重视,或许有些已经会比较苛刻,但如果不是动摇文章根基的部分,建议大家还是尽可能按照编辑的要求去修改,实在无法修改的地方,也要提前与编辑进行沟通,看能否折中解决。
除了态度诚恳之外,更重要的是注意时间,一定要严格按照返修的时间要求,提交论文。投稿确实是一件很消磨耐心地事情,尤其是C刊论文,更是要经过三审三校,多次修改,才能最终见刊。
因此,在投稿之前多注意一分,也就为后续的发表多扫清一份障碍。
最后,祝大家投稿顺利!
掌桥特约作者:萧奕
转自“掌桥学术”微信公众号,本文仅作为学术交流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