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表的流程上,核心期刊和普刊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都需要经过:写作→选刊→投稿→审稿→返修或拒稿→录用→出刊→上网检索 这几个阶段。
而如何选刊投稿、审稿过程是怎样的?
这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详细的聊一聊具体应该如何进行操作~
01
选刊
在刊物的选择上,如果能向导师或者是专家咨询获得选刊建议是最直接的方法,其次可以通过目录浏览法来进行选刊。
目录浏览法即以常用期刊目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参考,对与自己相关学科的期刊进行逐一浏览的方式来选择。
目录中包含哲学、社会学、法律、文化、教育、历史、经济、自然科学、医药、卫生、工业技术、农业科学多种学科门类,该目录一般4年更新一次。
02
投稿
目前大部分期刊都是网上投稿,但由于很多作者不了解期刊的真正投稿方式,经常会进入某些假刊的虚假网站投稿进而导致被骗。
因此今天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下期刊的投稿的正确打开方式:
1.在中国知网官网首页找到【出版物搜索】一栏
2.在出版物搜索页面的搜索框中填写想要投稿的期刊
3.搜索后点击进入期刊页面,以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为例
4.进入期刊内页后,在下方搜索框搜索“投稿”或“来稿”,按时间顺序排列,找到最新的投稿须知。
点进最新的约稿须知,即可获得官方的投稿途径。
03
审稿
审稿一般会经历编辑初审——专家外审——主编终审三个阶段。
1.编辑初审
首先,编辑部一般会对官方投稿的稿件进行登记,并交给相关栏目的编辑进行初审.
编辑会对论文的语言与逻辑、论文的格式和是否适合本刊发表等方面进行审核。
核心期刊初审的时间大都在10-30天左右,但由于杂志社不同可能略有差别。
2.专家外审
在经过初审之后,为了审核论文的学术创新程度、核心观点的独创性、结构的合理性、论证的严密性,以及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等.
杂志社会将初审通过的论文交给自己的专家审稿团队进行审核,团队一般由了解相关领取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进展的学者组成。
在这一过程中,编辑部会综合2-3名专家的意见来确定外审的结果,一般需要1-2个月的时间。
3.主编终审
在外审给予稿件相应的刊发意见后,会送主编终审。
主编在这一阶段会就专家的意见对论文进行检查,一般在这一环节只要没有大问题是不会被退稿的。
进入终审后,一般1-2个月会出最终结果。
04
如何正确的看待审稿意见?
审稿人也有自身专业和学识的局限性,所提出的审稿意见不被作者认可也是常有的事。
但在通常情况下,绝大部分作者是认可或比较认可审稿意见的。
一般审稿意见可分为两种情况:
情况一:
审稿人提出的修改意见越具体、越详细,说明该论文的可取之处越多,采用的几率越高。
情况二:
如果论文没有任何新意,审稿人不会对该论文提具体的修改意见,而是直接予以否定。
总体上讲,审稿人根据学报的综合性定位和相应专业的需求,从成果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出发,视野相对要宽阔一些,看问题的角度相对要独到一些。
审稿时一旦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即便论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会以“救活”的心态去认真审读。
因此,所提出的修改意见也往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如何对待修改意见?
作者一般按照修改意见对论文进行集中梳理、调整布局、查漏补缺、纠偏补正,尽可能地满足修改意见的要求,基本上可以达到在学报发表的水平,后期责任编辑也会对论文再作进一步的技术处理。
另一方面,作者如果认为审稿意见不符合自己论文的实际,不同意审稿人的意见,完全可以予以回复,表明自己的观点。
诚然,审稿人也会在尊重作者意见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
掌桥特约作者:苏木
转自“掌桥学术”微信公众号,本文仅作为学术交流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