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写在最前面:投稿的稿子就像一个准备推上市的产品,上市之前一定要充分打磨它,越精致越好!换句话说,如果乔布斯的苹果手机上市之后,bug一大堆,大家还会那么认可它吗?
我们编辑也好,审稿人也好,最希望看到的稿子是可以直接接受的稿子,而不是提了一堆问题改也改不出来的稿子。
我作为学术编辑时秒拒的稿子,大都有如下问题:
1.创新性不足
科研研究的本质意义是探索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在开始一项新的科学研究的时候,我们都需要对这个领域做出足够的了解,以保证这项工作不会和前人的工作重复或者已经过时。
比如说,在5G都已经基本普及的今天,还有稿件在研究2G的原理问题,那这篇稿子是否有创新性是需要斟酌的。至少,在技术上已经远远落后于当前的研究了。
从内容方面来说,论文的创新性体现在研究目标、方法、观点和体系等。无论在哪个维度有创新,都可以说这篇论文是有创新性的。
但高区的期刊对创新性要求势必会高一点,尤其是高分高区的Top期刊。低区的期刊对创新性的要求不会太高。毕竟很多低区稿源都成问题,再要将就创新性的问题,那都没什么稿源了。
创新性是一个相对较玄的话题。只要工作不和前人完全一模一样,不同的人可能看法并不一样。
一个期刊除了主编之外,还有很多副主编和编委,基本上都是某个领域的大牛。一个稿子到了期刊后,会由主编分配到对应领域的编辑手里,由该编辑判断是否具有创新性。这点上,人为的影响因素比较大。
但无论一项工作是谁提出的,我们都需要去检索论文,查找是否有类似的工作已经开展。如果有,那本项工作的创新性、科学性、必要性在哪里?创新性的这个问题,不仅仅在论文里需要考虑到,对于硕士、博士来说,开题报告和答辩环节也会被问到。所以,无论是写论文的时候,还是开展具体研究的时候,我们都要扪心自问,我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
2.重复率太高以及重复投稿
为了避免抄袭现象,SCI论文投递到期刊后,期刊系统会直接对SCI论文进行查重。我从事过的大部分期刊都是和知名的查重iThenticate直接链接的。
大家也可以上iThenticate自己查重,iThenticate的官网地址如下:
ithenticate.com/
论文查重报告里所指的重复率,指的是将论文的每一个部分经过查重系统检测后,得到的数据累加得到。对于很多期刊来说,一般是不过20%,其中单个来源的重复率<4%。遇到严格的SCI期刊,重复率不能超过15%。
如果系统给出的指标超过期刊规定的指标,我们编辑是不能送审的。只能直接退稿。
论文重复率这个问题,如果小伙伴们是自己一句一句写出来的,那重复率一般不需要担心。但经常会发生一个问题,就是学习英语写作的小伙伴在之前看论文的时候会把写的好的句子记下来。久而久之,慢慢得形成了思维定式,导致自己写出来的句子和论文里的一模一样,改都改不过来。
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是无心导致的论文重复率过高。这样的论文,找个英语润色老师,帮忙修改润色一下,打破原来的语言习惯就能解决。
但也有可能,有些小伙伴看到别人的句子不错,偷个懒,整句或者大部分复制过来了。结果导致都被查重系统查到,大大地提高了自己论文的重复率。所以写论文直接摘抄别人的句子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重复率超过临界值,就会被编辑秒拒掉。
这里尤其要注意一个问题,很多小伙伴以为只有文字部分会查重。其实,
也是会查重的。目前我经历过的学术期刊中,只要有一张
是重复的,稿件马上会被拒掉,一点商量余地都没有。
所以,有时候采集的
,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看看有没有在自己以前的论文里被用过。千万不要出现
误用的情况。
重复投稿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任何这种涉及版权的创作类投稿(不仅限于论文投稿,写小说,作图,作曲等各个创作类行业)一旦发现重复投稿,作者都会受到不小的处罚。论文圈子,一旦发现重复投稿,很有可能被这个期刊或者这个期刊社被拉入黑名单,短则一年,长则终身,视具体情况而定。
下面上一张图,是Frontier出版社的AIRA系统关于论文是否在本出版社有重复投稿行为的检测。左侧是I am checking the current submission against existing articles in our database.(我正在检查当前提交与现有的文章在我们的数据库)
右侧是I did not detect similarities with any other manuscript submitted to Frontiers.(我没有发现与其他提交给《Frontier》杂志的手稿有相似之处)。
可见,这篇稿子在目标期刊社是不存在重复投稿的问题的。但偶尔中的偶尔也会查出来有问题的稿子,比如在同一个出版社下两本不同的期刊同时投稿的。只要投进来了,就马上能发现。
3.科学性不强
新手,总会很难以区分实验报告和论文的区别。实验报告,是一种说明性的文档,是记录整个实验的过程以及得到的具体结果,至于这个结果反映了什么并不是实验报告需要记录的。而论文,更多在于论述并重。在论文中,除了要把结果精确的呈现,更需要的是,需要通过议论的方式讲这些结果讲明白,它们到底说明了什么,能反映什么,在已有的领域中有什么价值。
在这里,大家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很多低区论文中,一般都是Results and Discussion是并为一章的,而在高区论文中Results和Discussion大都是分为两个章节的。其实以前在很多期刊的作者向导(Guide for authors)里是鼓励把Results和Discussion分开写的(现在少点了)。因为大家都合在一起写,这样讨论就容易只针对于当前的结果段落,而无法综合几个小节的结果提炼讨论的聚焦点。
而像实验报告的论文,通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对于结果陈述是完整的,但对于议论几乎没有。我们来看两条审稿意见:
1.The results are merely described and are limited to comparing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Few explanations are provided on why these observations have taken place.The authors are encouraged critically discuss the observations from this investigation with existing literature.(所得结果仅作描述,与实验所观察到的比较比较有限。对于出现这些现象的解释太少。作者应当从现有文献的研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批判性地讨论)
2.The authors should discuss the results and compare the results with the previous studies and mention coherent/incoherent points with the possible reasons.(作者应讨论结果,并将结果与以前的研究进行比较,并提及相关的/不相关的点及其可能的原因)
以上两条,均针对论文中仅有实验现象,而讨论不强的论文。
从编辑的角度来看,如果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总共有30篇。而引言的最后一篇参考文献已经是第29篇了。那这篇论文很可能是只陈述结果,而不与以前的论文进行讨论和对比的“实验报告”。或者,是自说自话的“实验报告”。没有讨论的论文,编辑会直接秒拒掉。
4.
信息传递性弱或者混乱
除了文字之外,
也是用来向读者传递信息的。一篇好的论文,在读完题目后,再按顺序去看
就能大致知道这篇论文的梗概。所以,对于SCI论文中的
一定要多次斟酌加打磨。
举个简单的例子:
这个
信息混乱,都看不清具体的表达内容,而且子图的大小不一,排版混乱。一看就是一个对自己论文不好好打磨的人弄的。
对于
中想要反映的信息,是需要做出明确标识的。而且标识要清晰,美观,传递性强。
还有一种情况,属于
信息表达不清的,如下图所示:
该图使用了双Y轴,可以四根曲线放到图中的时候,读者分不清哪根曲线属于哪根Y轴。正确的做法应该如下图所示:
5.逻辑混乱
学术编辑在送审之前,会提前预读一下稿子。不会每句话都读,但至少引言是会看一下的。
好的引言就像一个老朋友在给你讲故事,环环入扣,一步一步把你引向你这个论文要开展的工作上去。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并不存在跳跃性。
但事实上,很多新人总以为有些知识点领域内人士都会懂的,会忽略一些过渡性的细节。写的时候自己的思维里是连贯的,但落到纸上在别人看来可能跳跃性极强。
所以,段与段之间顺畅的过渡性语句是必不可少的。大家不要觉得这些句子对于科学性上没什么用,但它们确确实实起到了一个润滑剂的作用。就和看电影一下,两个场景之间如果什么联系都没有的话,那看官看着是非常吃力的。
大家不妨去读一读三大顶刊《Science》、《Nature》、《Cell》上的论文,体会一下句子之间的丝滑感。也可以对照着学习,句与句之间和段与段之间过渡是怎么实现的。
6.自引率太高
论文被引用,对一个学者来说是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关键途径。所以,有些导师在课题组投稿的时候,会拼命的让自己的学生引自己组发过的论文,以增加自身的引用数量。下图是Elsevier出版社旗下材料类一区Top期刊Materials & Design对论文自引的要求。
可见,该期刊对于论文自引率的要求是不超过20%。大部分期刊都有自己的界限,一般都不会超过25%。对于一些高区高分更严谨的期刊,自引率的门槛会限制的更低一点。
所以,一旦自引率超过这个界限,稿子会被秒拒,一点商量余地都没有。所以,想要发表论文的硕博和年轻老师在这方面一定要留个心眼。
7.论文不符合期刊内容范围
如字面意思,每个期刊主页上都会有一项Aims & Scope(目标和范围),会详细说明期刊愿意接受哪方面的稿子。下图是Elsevier出版社旗下材料腐蚀类一区Top期刊Corrosion Science的Aims & Scope。大家投稿之间可以细细地读一下自己目标期刊的Aims & Scope,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稿子是否处于这个期刊发表的核心范围。
转自“研之教育”微信公众号,本文仅作为学术交流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